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寒假复习: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编辑:

2015-02-28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C君主“天下为私”,用人权等大权在握,这是实行封建官制的政治前提。

02.BA项为三公九卿制,丞相权力极大;C项通判为地方官员以牵制知州;D项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03.D熟悉隋朝以来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即行。

04.D仅③④项涉及宰相制度的变更。

05.A这是北宋初高度集权的反映。

06.D④①②③依次为隋朝、北宋初、明太祖时、雍正帝时。

07.B从三省六部制下各中央部门的关系可看出。

08.D四个选项中只有宋朝的枢密使分管中央军权。

09.A总结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变化的基本规律得出。

10.C从“三省”的职能和相互制约关系角度思考。

11.B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确定其职能。

12.B熟悉内阁的由来及演化。

13.D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弱化了君主专制。

14.

(熟悉四个朝代中央官制的基本情况)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力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总结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基本规律)总体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得出最终结局)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五.新题预测

01.韩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首先实践“圣人执要”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是A

A.确立皇帝制度B.设置压相C.设置“三公”“九卿”D.确立郡县制

02.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C

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

03.“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C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04.中央官制和政府机构的改革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内容,下列措施既能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又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是B

A.秦始皇虚设太尉、直辖兵权

B.隋文帝设立三省、同为宰辅

C.宋太祖实施“更戍法”,疏远将兵关系

D.康熙帝以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同掌中枢

05.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B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06.我国古代的中央政治制度经历了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内阁六部制的演变,下列关于它们的评价,正确的是D

A.前者确立于秦,中者盛行于隋,后者完善于宋

B.丞相名号始终保存并呈现权力加大趋势

C.都体现了决策、审议、行政三权分立的管理特色

D.皇权一步步加强,有利于君主专制的有效实行

07.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D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B.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08.按唐制,中男不服兵役,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唐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办法。最终此建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C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吏部

09.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按两宋军事管理模式,其调兵之权应属于B

A.节度使B.枢密院C.三司使D.转运使

10.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力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寒假复习: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三寒假复习栏目!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