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地理 > 高三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理解地理事物的变化

编辑:

2012-09-14

例:说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分析:春分日,太阳直射点落在赤道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而离赤道越近的地区,也即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也就越大。所以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侧递减。同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落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秋分日,太阳直射点落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落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综上得出,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自向两侧递减。越接近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越大。

参考极值: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五、昼长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例:说出二至日昼长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分析:当北半球为夏至日时,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由于有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所以从赤道到北极圈昼渐长,北极圈到北极点昼长均为24小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由于有极夜现象,昼长为0小时。所以从赤道到南极圈昼渐短,南极圈到南极点昼长均为0小时。同理,当北半球为冬至日时,北极点到北极圈昼长均为0小时;北极圈到赤道昼渐长;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赤道到南极圈昼渐长;南极圈到南极点昼长均为24小时。

参考极值:当北半球为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昼最长,为24小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昼最短,为0小时;当北半球为冬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昼最短,为0小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昼最长,为24小时。

六、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与摩擦力的关系

例:随着摩擦力的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有何变化?

分析:当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最终二力平衡,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此时可看作摩擦力为0,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也为0°。当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时,最终三力平衡,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夹角。随着摩擦力的增大,该夹角也在增大。

参考极值:当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即摩擦力最小为0时,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也最小为0°。

七、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例:说出从11月到4月和从6月到8月,地球的公转速度有什么变化。

分析: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近日点(1月初)时,受到太阳引力大,公转速度最大。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远日点(7月初)时,受到太阳引力小,公转速度最小。11月到4月要经过1月初,6月到8月要经过7月初,所以从11月到4月,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从6月到8月,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参考极值:1月初,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

八、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

例:比较0°、50°S、20°N、90°N、60°S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

分析:地球的纬线圈的周长自赤道向两侧递减,而地球上各地自转一圈的时间都相同,所以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侧递减,而且南北半球相同纬度自转线速度也相同。所以以上各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为:0°、20°N、50°S、60°S、90°N。

参考极值:赤道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某些地理事物的变化确实不太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障碍。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特别是分段式的变化过程,由于某些阶段的变化比较相近,更容易造成混淆。通过抓住极值,从极值去总结出各阶段间的变化情况,进而总结出整个变化过程。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减少了记忆量,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化繁为简,以点带面的思考方式,加强了学习效果。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