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自主招生“放权”多项变革惠及考生

2011-03-29 14:30:47  来源:新闻晨报 字体放大:  

我国的高校自主招生始于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率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到2010年,全国有资格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达80所。 2009年,上海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成为上海地方本科院校中第一所参加高招改革试点的学校。作为首批获准自主招生的上海市地方“211工程”高校,上海大学在人才选拔上有什么特色之处?据此,笔者采访了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

[自招动态]

允许在“一本”A志愿或B志愿填报上大

■上海大学自主招生程序

具体过程可简要归结为:各高中校长推荐方案报上海大学——学校审批推荐方案——高中学校公示推荐方案——高中生报名并在校内公示——推荐名单报上海大学——上海大学选择部分学生面谈并确定拟录取名单——上海大学和高中学校同时公示拟录取名单。

■上海大学招生优惠政策

1.第一批本科A志愿或B志愿都可以填报上海大学。自主招生认可考生在A志愿填报上海大学,也允许考生将上海大学填报在B志愿。这样给了考生一次填报和冲击其他高校的机会。

2.根据前两年的实践,学生可以享受10分左右的分数优惠。自主招生的学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上海市第一批本科录取资格线,学校就按考生志愿直接录取。平行志愿后,上海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均高于上海市第一批本科录取资格线,并且正在逐年提高。

3.学生自由选择所有专业。上海大学的所有专业均向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选专业(自强学院、艺术类专业除外)。按大类招生后,自主招生学生一年后既可以选择预录取专业就读,也可以参加大类的专业分流。

[自招看点]

中学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叶志明表示,作为首批获准自主招生的上海市地方“211工程”高校,上海大学希望通过自主招生来不拘一格地选拔“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因高考一考定终身带来的各种弊端造成了人才选拔上的不完整性,上海大学为了更大范围内突破这种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单一模式,改变目前千人一面、只以分数论高低的状况;同时也为了减轻高中生的学业负担,真正推进高中素质教育,上大给中学校长以充分的自主权,以便更好地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切实为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空间,促进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系统的、开放的创新人才培养链,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部分学生面谈

据悉,上海大学的自主招生坚持对应试教育说“不”,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学校不另行组织笔试,部分学生参加面谈”。叶志明介绍,面谈的重点不在于考核学生,而在于考核学校的做法,考核中学的推荐情况;面谈氛围轻松、没有淘汰率,无谓好坏,结果与录取无关。这样避免了自主招生走入“应试教育”的怪圈,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不会对高中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冲击,为更多各式各样、具有创新潜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通道,与中学正在尝试的素质教育改革对接。该校的设想是与一些有思想的中学校长对接,减轻他们在教改上的压力,切实为中学的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与此同时,上海大学对所有的自主招生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注重搜集和研究自主招生进入学校的学生在入学前以及入学后培养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将分析研究结果反馈至中学,为中学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提供数据支持,促进了大学与高中素质教育的有效衔接。

建立专家评估组,保证公平、公正

上海大学在自主招生中充分信任中学校长尤其是有教育思想的校长的推荐。同时也采取一定的监督体制来确保自主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如:该校成立了自主招生专家评估组,由专家评估组负责对中学提交的推荐方案和推荐的学生进行审核;被推荐的学生将通过中学和上海大学的校园网向社会两次公示,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对于参与试点的中学,上海大学坚持做好“后期评估”工作,根据学生成长档案、中学校长推荐档案,作为下一年中学推荐名额调整的参考。

推荐生综合素质均高于非推荐生

两年来,上海大学自主招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校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不需要通过笔试就能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而且允许在第一批本科的A志愿或B志愿填报上海大学,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升学就读机会。叶志明表示,中学推荐的学生中有预备党员,有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卓越成绩的学生,有在上海市大型活动中担当策划、主持的学生,且多数具有学生干部经历。虽然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并非优异,但都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这两年共有18位这样的学生虽然低于上大“一本”投档线下,但因享受了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进入上海大学。

总体上看,中学校长推荐进入上大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高于同高考成绩、同年级、同专业的学生。例如学习成绩总体优于非推荐生(近70%推荐生的学习成绩优于非推荐生);获奖学金比例高于非推荐生(推荐生获得奖学金比例34.4% ,非推荐生获得奖学金比例30%);获“优秀学生”称号比例高于非推荐生(推荐生获“优秀学生”比例11.2% 非推荐生获“优秀学生”比例10%);入党比例高于非推荐生(推荐生入党比例12% ,非推荐生入党比例10%)。

[自招未来]

上海大学的进一步设想

上海大学将继续建立健全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选拔方案,进一步充实自主选拔录取的专家队伍,并与中学建立常态的沟通机制,逐步建立大学与中学之间的诚信机制,建立起自主招生的社会诚信机制,与有关中学共同探讨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同时,将自主招生逐步扩大至其他省市部分中学。

此外,上大将以上海市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为契机,争取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对现有的本科生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重要作用,探讨面上实施的高考与高招分离,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多年来积累的上海市高中生源综合评价数据库,将素质教育的内涵逐步渗入到大学录取标准中,从而克服高中生“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本科招生]

上大2011年本科招生、培养方式实行重大改革

据悉,2011年上海大学将开展与实施按大类招生和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通识教育。上大将全校将近60个专业(艺术类与中外合作办学除外)按学科门类等因素分为三个大类进行招生,同时还设立三个基础班以及两个项目班也对外进行招生。学生填报志愿时不需要立即确定专业,只需要选择大类或基础班或项目班即可。

关键词解析:按大类招生

据介绍,进入大类、基础班学习的学生,无专业身份,在通识教育平台上经过一年左右的基础培养。培养过程中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实施全校公共课程平台为主、大类课程平台为辅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在此期间,为了指导学生在一年后理性选择专业和发展途径,学校会通过各种方式提供相关信息,专业信息如: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科研资源、各类成果、专业学习要求等,就业信息如:前三年各专业毕业生、或者各院系就业情况,含单位去向、最低薪资、考研出国留学、专业相关度等。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学习状态、成才需求为自己制定一个专业选择计划,即对自己所在的大类中的所有专业进行一个排序。大一结束时,学校根据各大类学生的高考成绩、学年成绩、综合表现以及学生的专业排序计划在大类内进行专业分流。基础班的部分优秀学生可以在所属大类内任意选择专业。

考虑到学生可能因高考成绩失误,录取时没有进入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大类内学习,同时为了给思想品德好、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挥其潜能和创造力的机会,也为了使那些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志向有所改变的学生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特长,在专业分流前,对确实需要跨大类的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后,学校允许他们跨大类。与此同时,在二年级学习结束时,学校还将继续实施转学院(系或专业)制度。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返回顶部

您还能输入140个字(请登录后发言)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