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三中等四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

2011-04-18 17:13:54   字体放大:  

4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下列图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气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气候极为异常,极端高温和强降水天气发生频繁、强度大,范围广,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属重灾年份。据统计,直接经济总损失3745亿元。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

图11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相对危险度平均分布

(1)读图,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相对危险度分布有什么特点?(4分)

(2)试分析危险度>10%地区的成因。(6分)

42.(10分)【环境保护

2011年两会期间中国卫生部部长回应“重金属镉污染大米事件”时说:“该事件涉及到中国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中闰正在加紧调查‘镉大米’事件,并及时出台相应对策尽快解决问题”,读中国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图12回答问题:

(1)试分析图中A地区大米被污染的原因有哪些?(4分)

(2)读图说明我国被污染大米的地区分布特点。(6分)

历史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43、44、45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加铅笔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并用签字笔将所迭均题号填入括号内。

43.(15分)【历史上蓬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其明年,山东被水菑,民多饥乏,於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唐以振贫民,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於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馀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於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於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於是公卿言:“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仅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

一一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1935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在法币改革前,1934午底全国主要银行发行的兑换券总计约5.6亿元。到1936年1月,已增至7.8亿,此后更是猛增,至1948年8月21日已达6636946亿。与此同时,物价上涨得更快,如以1937年6月重庆物价指数为1,1948年8月21日上涨至1551000。而上海物价比重庆更高,如以1937年6月为1,则1948年8月21日为4927000。当时有人说,战前能买一头牛,这时只能买1/3包火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西汉政府采取了哪些对策?(8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相似原因以及导致的后果分别是什么?综合上材料,可以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7分)

44.(15分)

材料一: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震中位于东京的相模湾内,震级为7.9级。大地震引发了火灾、海啸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合计约为10.5万人,房屋损毁了12万间,经济损失300亿美元。大地震中,天灾也引发了人祸。地震后,“朝鲜人放火”,“朝鲜人要暴动”,“大地震还要来”等谣言引起人为恐慌,警察和军队一些人趁机消除异己,造成了社会的动乱。

材料二: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积极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的北洋政府组织赈灾救济委员会,并支出库银20万元(当时1元钱能买40斤大米)用于救灾。下令暂免食品、服装、药品、卫生材料等出口日本的关税。还号召百姓忘却战争前嫌,不再抵制日货,以减轻日本人民负担,利于恢复。各界名人纷纷损款,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还组织了赈灾义演。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一些地方也都有自发的募捐活动,红十字会救护队赴日救灾,连中学生也把零用钱捐出,赈济日灾。

材料三:地震5年之后,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脐济铁路沿线,枪杀交涉署职员,并肆意焚掠屠杀,造成中国官民伤亡大二万余人。8年之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占领中国东三省,使3000多万名中国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14年之后,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入侵中国,杀死了4千万中国军民。最具代表性的是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6周内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采取了哪些方式援助日本的关东大地震?(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一系列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9分)

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孙中山有三大优点:第一,意志力坚辞,经历多少风波未尝挫折;第二临机警,长于应变;第三,操守廉洁,从不为自己谋私制。……我对于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因为不择手段的理论一倡,结果可以把目的扔向一边,所谓本来之目的,倒反变成装饰品了。……但我以为孙君所以成功者在此,其所以失败者亦未必不在此。”

——梁启超《孙文的价值》(1925年3月13日发表于《晨报》)

材料二:以“护法”来说吧,如果确实以维护法兆为职志,无疑是一项正义的事业。可是,这个运动的发动者和领袖的认识并未达到坚是维护法治的高度。于是,他们敢于开明知违法的“非常国会”,选举“非常大总统”。挑动内战,攻占别省土地,可偏偏叫“援闽”、“援桂”,彷佛从事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无比的正义事业。……如果在本应是用和平方式进行的政治角逐中,有人使出非法的暗招和其他卑劣手段,道义也就丧失殆尽了。……人的行动总是受思想和文化观念支配。孙文虽接受过现代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薰陶,但系统研究他留下来的文字,不难发现他对现代西方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的了解既不系统,更不深入。在民族和个人自大心理结合下,……自然不可能认真清理自母体文化中承受的自由、民主、法治相悖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他的政党观念和政治行为,渗透了多少传统的帮会烙印!于是,我们看到的不是“驾乎欧美之上”的更高形态的新式民主,而是言行中处处流露中世纪专制主义的腐配气息。

——袁伟时《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孙中山的评价,材荆}二所持观点与材料一的有何共同之处?(6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否赞同二者对孙中山的评价,请结合你的理解说明理由。(9分)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评论

返回顶部

您还能输入140个字(请登录后发言)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