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18
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注意:(1)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的、上升的;二是倒退的、落后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2)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的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质变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质变,一种是倒退的、落后的质变。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3)联系与发展的联系
二者同为辩证法的总特征,且有着内在的联系。
联系指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又包含着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趋势,这就是发展——联系构成变化发展。
拓展:关于新事物与旧事物
(1)什么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判断是否新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产生的先后,不是一时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新事物永远是新事物吗?
新事物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会永远是新事物。
(3)新事物与旧事物毫无关系吗?
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发展的途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第一、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发展,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二、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综上所述,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第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第二、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第三、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5.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注意:(1)量变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的增减,如温度的上升。二是场所的变更(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如田忌赛马、金刚石和石墨,在这点上与“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是一致的。
(2)质变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质变也是多方面的。
6.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2)方法论:①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注意: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吗?
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就是发展吗?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性的,二是倒退性的,只有前者是发展。
拓展:事物发展的实质、原因、动力、根据、源泉、条件、状态、趋势、道路
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即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动力、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即第二位的原因。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高二政治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政治知识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