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1-29
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必修3第3单元自测题,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2006年9月23日,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大奖──孔子教育奖颁奖;9月26日,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活动开幕;9月28日,两岸共同祭孔仪式隆重举行。据此,回答2~3题。
2.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后来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上述事例说明(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3.我们的目标是: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应和谐相处
D.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是互不联系的
4.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在汉代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才能“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D.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鲁迅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造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对马克思评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大发明的传播,加速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B.三大发明标志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C.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资产阶级发明的
D.三大发明对封建社会不起作用
6.鲁迅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 )
①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 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④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
①勤劳勇敢 ②团结统一 ③自强不息 ④爱好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据此,回答8~9题。
8.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这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原则
B.社会主义能够与各种思想潮流相适应
C.社会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9.拥护祖国统一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是因为( )
A.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B.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C.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统一的 D.“台独”分裂势力终将失败
10.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
A.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 )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C.民族精英的消亡 D.中国文化没有发展后劲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是因为( )
A.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B.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C.各地人为因素的影响 D.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3.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既可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 )
A.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C.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D.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力的民族
4.由于历史的长期积淀,中华文化不但在中国大陆根深蒂固,而且对海外华人影响深远。中华儿女不管到了哪里,不仅能保留自己的习俗文化,还能融入到当地的民情风俗中。这有利于( )
A.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B.各种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C.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D.中华文化通过和平方式取代海外当地文化
标签:高二政治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