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20
16.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在航天员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在处置意外状况的时候,人脑比电脑更可靠。”自动对接靠程序控制,响应迅速、控制精准,但一旦出现策略方案外的情况,就需要实施手控对接。“在处置意外状况的时候,人脑比电脑更可靠” 说明
A.电脑的思维能力不及人脑 B.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电脑对意外情况的主观映像会失真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17. 地震的发生会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精确预报日、月食。这说明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 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0.同是惜花,白居易诗说:“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诗说:“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而苏轼说:“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这反映出
①人的立场不同影响其对同一事物的看法②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③形式相似,背后反映的都是认识的主观规律 ④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有助于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1.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在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党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从否定按劳分配,片面强调公平,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把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的演变过程。这表明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然后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犯下错误后,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并及时改正,总能看清成功之路。由此可见
①谬误可以从反面不断地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个人犯的错误与获得的真理成正比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 2014年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2周年。各地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雷锋小组、学雷锋服务队,以多种形式践行雷锋精神。学雷锋活动
①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③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是主观的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变化,改造规律 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要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改变做事的方法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 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26.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吸引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
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②学习是实践的目的
③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④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标签:高二政治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