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4
11. 阅读是简单的休闲与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行为。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同。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倡导全民阅读”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③是传承文明,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客观需要
④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央视播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全国上下掀起了追剧和评剧的热潮,这是一部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诗巨作,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领袖伟人传记创作的最新重大成果。这说明
A.文化塑造人,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C.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可以提高大众的文学素养
D.只有主流媒体才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
13.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①引领思潮,有力地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2016高中生寒假专题】
②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③强基固本,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④弘扬主旋律,抵制外来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危害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您的参与!”这是布满珠海大街小巷的公益广告语。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身为珠海人应该为文明城市建设
A.积极参政议政,为珠海的发展建言献策
B.努力自主创业,支持珠海经济社会发展
C.加强自身修养,爱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
D.弘扬时代新风,投身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
15.继央视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来,《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拉开序幕,集文化、益智、娱乐等为一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收获丰硕的成果。这启示我们要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
C.加强文化交流,提倡多样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1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以下体现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有
①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 中国画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帛画,之前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宗教绘画为主,山水画、花鸟画萌芽;隋唐时期,山水画、花鸟画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人物画具有时代特征;五代两宋,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元、明、清,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突出发展。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华文化
A.隔代相传,越燃越旺 B.色彩斑斓,独具特色
C.一脉相承,独树一帜 D.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走适合自己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应该
①奏响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②提倡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③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 ④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中宣部等部门发布《关于2014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该通知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A.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 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0.有人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其错误在于否认了
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政治对于经济的反作用
C.文化具有的相对独立性 D.文化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21.我国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下列选项能揭示上述材料的内涵的是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民族瑰宝,各有特色
C.逐渐融合,趋于一致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2. 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名言反映的共同道理是
A.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要和谐统一
B.只有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C.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一致的
标签:高二政治寒假作业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