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2-09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上册语文六单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
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作品题解】
本文选自《惜抱轩文集》,是一篇游记散文,记述作者游泰山所见所感,是姚鼐散文代表作之一。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境内,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yù)、黑龙潭等名胜。泰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古称东岳,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huà)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合称“五岳”,而尊泰山为五岳之长。旧时帝王都要到泰山举行祭天地的封禅大典,给泰山留下不少石刻、古迹。历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游历过泰山,写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姚鼐这篇游记便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
这篇游记生动的记叙了作者同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历,着力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他们对旅游登览一类活动,往往像做功课一样认真。从本文所记内容看,作者就是把游览和考察结合起来进行的。文章一开始即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以此统摄全篇,使读者对泰山有个总体印象。登山时,留意道路的里程,石级的数目。记古迹时,注意祠官的方位,石刻的年代。最后一段总写泰山的自然景观,所记对象、用语,几乎跟地理考察报告无异。如果是只图玩得高兴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文章介绍“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时,特意举出中谷在《水经注》里称“环水”;东谷是古时登山道路;关于天门,古今说法不一等等。这些材料在登山过程中是看不见的,而只能见于方志一类文献。这些都说明,作者不仅在登览过程中处处留心,注意观察,而且在动笔写这篇游记前,还搜寻、查阅过不少资料。这样一旦形成文字,就能做到把登山活动的记叙和有关知识掌故的介绍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读者对泰山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本文具有泰山风物志的性质。这正体现了桐城派散文重考据的作风。
本文语言简洁、精工,富有表现力。如用“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三个动宾结构的短语,便写出旅途跋涉情景,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气势,用词相当精确。描绘山顶晚景,“苍山负雪”是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半山居雾”又以静写动,显出雾的重量。描绘泰山日出奇景,更是神采飞动,绚丽多姿。“负雪”“击面”“承”,以人拟物,予无生物以灵性;“若带”“若偻”“若樗蒲”,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严谨的结构,错落变换的句式,构成了文章内在的韵律美。这又体现了桐城派散文重词章的特点。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以旅程为顺序展开记叙,清楚的写出了时日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景色的变化。一般的写上山沿途所见,山上的古迹、木石,而细致的写山顶观日出,抓住了泰山高出云表、雄伟壮丽的特点,详略得当的写出了泰山独有的风貌。这些一般游记习用的表现方法,本文运用得也是十分成功的。
高二上册语文六单元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知识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