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2-18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语文必修4单元同步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本文有许多经典名句,最好背熟记牢。请在下面空格里填上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1)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弗罗姆则说: 。
(2)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 。
(3)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 。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 。
(4)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 ,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 。
答案:(1)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2)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3)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4)他自己爱的能力上;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2.对下面句子的分析和理解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不正确的几项是:
(1)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从婴儿并不感到恐惧的事实,说明婴儿感受到了命运之神也就是母爱的保护。)
(2)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婴儿分不清食物、温暖和母亲。)
(3)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幼儿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4)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这一事实说明孩子有了被人爱的体验。)
(5)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这是说儿童进入少年后开始摆脱被爱以及那些被爱的资本。)
解析:(1)是同义句式的转换。原句用的是否定句式,解释时用的是同义的肯定句式。(2)这是分析动词“区别”的宾语内部的关系。不是温暖、食物、母亲这三者的并列,而是温暖、食物这两者同母亲的并列。(3)这是材料和观点的关系。(4)也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正确的说法应是,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5)这是对句子词语意义的理解,“接受爱”“赢得爱”就是“被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就是必须使自己有被爱的资本。理解这个句子必须联系第2段“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并且明白“资本”具体指什么。
答案:(2)(4)。
3.在下面句子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 )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缺陷的一面。这种爱( )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 )也根本无法赢得。( )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 )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A.所以,而,因为、所以,只有,但。
B.因为,但,不仅、而且,如果,而。
C.因为,而,不但、而且,只有,但。
D.所以,但,因为、所以,如果,而。
解析:第一空格要求分清哪是因,哪是果;第二、六空格,“而”可以表转折、承接、并列等多种关系,所以不需选择;第三、四空格要辨析是递进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第五空格要注意关联词前后呼应,因为后面有副词“就”,前面当用“如果”,“只有”当与副词“才”呼应。
答案:B。
4.分析下面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然而说说文章说理的思路。
(1)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
(2)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
(3)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4)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5)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6)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7)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8)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解析:这是一道文章思路赏析题。赏析文章思路必须从分析句子作用入手,而在思路结构上起作用的句子,主要有提示句、归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答案:(1)是本段的中心句,“自恋”二字归结上文摆出的现象,下文则是从理论解说“自恋”的含义。(2)是本段的中心句。(3)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爱的能力”是对上文的概括,“爱的对象”引出对父爱的说明。(4)领起下文的中心句,“这种变化”指“爱的对象”的变化,下文第5-7段则是具体说明“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6)本段的中心句,暗示前面分别论述母爱和父爱,从本段起则是综合说明。(7)本段的中心句,说明本段文字是说明一个成熟的人的心理特征。(8)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从内容和思路两个方面归结全文。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是采取先分后总的思路进行论述。(具体分析参看“写作特色”栏目)
5.阅读下面文字,特别注意推敲划了横线的句子和词语,然后回答问题。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①。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父爱是有条件②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③。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的积极一面也④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⑤。
解析:这是一篇翻译文字,有比较明显的外来语特征,句子结构复杂,意义晦涩难懂,阅读有一定难度。阅读此类文字必须养成字字句句认真推敲的习惯,以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有助于大家对这一特征的理解。
①这个句子中“父亲作用”具体指的是什么?“另一个……的作用”指的是什么?这里说的“社会经济”具体指什么?作者认为“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特征?
答案: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父亲作用”承上段而来,指的是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另一个……的作用”,这里用代词提示下文,指的是“父爱的作用”,文章在论述了父亲的作用后,进一步阐述父爱的作用。“社会经济”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语,指的是“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爱,是一种意识,作者认为意识是由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这便说明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②“条件”具体指的是什么?可用哪两个字概括?
答案:“条件”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本题要求先将抽象的词语具体化,然后再用两个字对其进行概括。具体指的是“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概括起来就是“顺从”。
③这个句子告诉我们,母爱和父爱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请结合课文概括说明。
答案:这个句子有提示的作用,下文论述的中心是父爱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而母爱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则要从第2段概括。父爱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母爱的积极面是:母爱是无条件的,不用为此付出努力;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一旦失去就根本无法赢得。
④这个“也”字可否省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省。“也”这个副词有照应上文的作用,其意思是,不仅父爱的积极一面十分重要,父爱的消极一面也十分重要。
⑤这个句子分别说明了父爱和母爱怎样的特征?请结合课文说明之。
答案:这句话是说,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而母爱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没有母爱,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解答此题的关键在明白“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这句话的含义,母爱则与之相反)
6.认真阅读课文,填充下面表格:
年龄段 |
情感变化特征 |
刚出生阶段 |
|
8岁以下 |
|
8~10岁 |
|
少年时期 |
|
成熟时期 |
|
结 论 |
|
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要求扣住“情感变化特征”这个中心筛选出有关信息,然后用简要文字加以综合概括。
答案:
年龄段 |
情感变化特征 |
刚出生阶段 |
处在自恋阶段,没有爱的意识。 |
8岁以下 |
有“我被人爱”的体验。 |
8~10岁 |
主要仍然是“被人爱”,但开始“爱别人”“创造爱”。 |
少年时期 |
最终克服“自我中心阶段”,懂得“爱比被爱更重要”。 |
成熟时期 |
形体上同父母分离,心灵里却同时树立了父亲和母亲两个形象。 |
结 论 |
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它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 |
7.弗罗姆的理论充满了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请你从课文中举一两个例子,说说这一特点。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旨在启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学习主要是继承,但继承不是目的,继承是为了创新。因此,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学习别人如何创新,这是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
答案:(1)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这观点一反传统的认为爱就是如何惹人爱,即把爱作为别人恩赐的情感的看法,也彻底抛弃了富有宗教色彩的关于丘比特和月下老人的传说带给人们姻缘注定的世俗的宿命论观念。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人们爱的失败,不能总在客观领域找原因,怨天尤人不但不能很好地生活,而且只能更加远离爱的绿洲而走向爱的荒漠。在弗罗姆看来,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能力,因此,应当反省的是,自己是不是还存在某些方面的缺失。
(2)弗罗姆提出,一个人的成熟就应该“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因为这样的生命个体既秉承了父爱与母爱的优点,又在综合的过程中懂得这两种情感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注意,在这里弗罗姆不同意弗洛伊德的关于合并父爱与母爱而产生一个新的心智结构的观点,而是强调了父爱与母爱是在人的心智里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的,是一种能够综合而不是“融合”或者“结合”。弗罗姆是对弗罗依德的观点的创新。
8.我们阅读任何人的作品,都要抱着一种探究的心态,读弗罗姆的作品也不例外。请说说本文有哪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思考题,启示我们用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经验证明,探究是创新的前提,凡是抱着这种心态进行学习,最能启发创新的潜在意识,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答案: 文章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分析。
相对于其他的爱来说,特别是从爱的性质上看,母爱表现出的动机和目的性是所有爱最少的,似乎没有明确的意识、没有明显的报偿动机。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母亲爱孩子,也有着孩子可以给母亲慰藉和希望的原因。但是这种孩子给予母亲的希望和安慰在大多数时间里是潜意识的,母亲很多时候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种条件性。不过不论母亲是否明晰这种意识,但这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母爱除了无私外,也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特别是孩子离开自己时,母亲也会产生“空虚”的情感。
所以,母亲的爱中也有着对孩子未来的希望。
其次,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这也是从其一般的意义来说的,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父亲对孩子的爱也是无条件的。再次,作者认为“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这些观点与一般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符。
9.“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多年来流行的少儿歌曲,既感人心肺又耐人寻味,我们青少年为什么对母爱有这样的独特认识和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定从中得到了启迪,使你对母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请你以“母亲(父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告诉同学们你有一个伟大而崇高的母亲(父亲)。
解析:题中已经明确,这篇文章不宜写成议论文体,应以记叙为主,但是又必须有强烈的抒情和恰当的议论,最好能适当引用课文中的警句。
答案:略。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4单元同步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