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2016学年语文高二级苏轼词两首训练提高

编辑:

2016-01-25

解析与答案

1.答案:(1)乱石穿空,惊涛拍崖,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杨柳岸,晓风残月。   大江东去。

2.解析:这里列出的词语有的是古今同形异义,有的是借代,有的是活用,有的是通假用法,各种情况要仔细区别。

答案:(1)现在一般指短时间,词中指的是那一个时代。(2)现在一般指往年、昔年,词中指的是正当盛年。(3)樯橹,本指船上的设置,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灰、烟,名词活用作状语,意即像灰一样、像烟一样。(4)尊,通樽,酒杯。酹,把酒洒在地上祭奠。(5)寒冷。(6)现在一般指从来、一贯,词中指刚才走过来的地方。

3.解析:本题旨意不仅在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而且在对其作用的分析,实际上这是一道语言鉴赏题。题中没有指明是一项,便暗示可能是多项选择题。(1)“人道是”即“人们传说是”,言下之意,这里的赤壁不一定就是当年三国时周喻败曹操的赤壁。用语非常准确。(3)“余独不觉”与“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荡胸襟。

答案:(2)(4)

4.解析:这道题目涉及诗句内容和表现技巧的分析。(1)词的题目是《望海潮》,这个句子照应了题目,描写的是钱塘海潮。(2)“雨具”借代拿走了雨具的仆人,“同行”与“余”对比。(3)“小乔初嫁”是疏笔,战争场面是密笔。(4)“羽扇纶巾”代指周瑜,“樯橹”代指曹操水军,周瑜在词中是儒将的形象。

答案:(1)(4)。

5.(1)解析:鉴赏这个诗句一要注意诗人将江与人合写,以大江为背景衬风流人物;二是要理解诗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实是眼前滔滔大江,虚是滚滚历史长河,暗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诗人既写眼前大江景色,又是一种暗喻,喻指历史长河,时光流逝。苏轼登赤壁临长江,自然会由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到不断流逝的时光。无情的逝水流光,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不复有当年的光彩,真正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又有几个呢?词一开始就不同凡响:一派江水,千古风流,无穷感慨,豪情万丈,让人感到词人是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看得远,想得深。全句气象磅礡,淋漓悲壮,堪称千古绝唱。

(2)解析;这一道鉴赏题,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其表现技巧,二是概括赤壁景观的特点。

答案:诗句把浪涛喻雪堆;用动词“穿空”、形容词“惊”、数字“千堆”进行夸张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又是对偶句式,诗人调动上述修辞手法,使诗句奔放自如,气贯长虹,把一幅气势磅确、境界宏阔的壮丽图画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3)解析:本题与上题一样,也是内含两个问题,一是描写方法,二是人物形象。

答案:羽扇纶巾,是外貌描写;谈笑间,是神态描写;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借代、夸张、比喻等描写方法。作者通过这样描写,表现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儒将风度。

(4)解析;本题难点在第二问,分析时必须扣住“多情”二字,仔细斟酌内蕴的诗人的“情”。

答案:用的是倒装句式,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即应笑我多情。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面,想到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便建立了那样惊天动地的功业,而自己呢,比他大十多岁,却贬谪在这里,没有为国为民作出什么有益的事来,头发也很早就花白了,相形之下,是多么的不同啊! 所以这里的“多情”主要是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白发”固足已使人生悲,但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所说:“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种悲有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有尚未实现鸿鹄之志的颓唐。

(5)解析;此题启示我们,鉴赏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善于抓住诗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深入分析,从中可以探求作者内蕴的深意。

答案:前面写的风雨,是大自然的风雨,也是现实政治斗争中的风雨,是客观现实的存在。而后面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诗人的心态,意思是只要自己“归去”,像陶渊明一样归隐江湖,超脱尘世,就可以不把功名利禄、个人得失挂在心头。

6.解析:这是一道发散性思维题,启发我们对同一问题,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

答案:我们可以从词的结构来分析。词分上下兩片,上片写赤壁雄奇的景色,下片分两半:上半缅怀周郎,下半抒感遣怀。若以文章结构而言,本词可分两部分:“樯櫓灰飞烟灭”以上,铺写“大江、赤壁、周郎”三个意象;“故国神游”以下,写诗人自己这个意象。前是客体,后是主体,所以“故国神游”以下的主语应是诗人自己。

7.解析:这也是一道发散性思维题,只要言之成理,对这首词的主题容许有多种理解。可参看“问题探究”栏目。

答案:略。

解析: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押韵、平仄、节奏等方面,因此,鉴赏诗词的平仄,节奏,特别是押韵的情况,体会它与诗词情感的关系,乃是诗词鉴赏的重要内容。刚接触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一定的声韵知识,注意从这方面多加分析,也便不觉困难。

答案:《念奴娇》的韵脚是:物、壁、雪、杰;发、灭、发、月,均为入声韵。这首词,气势豪雄,风格飘逸,让人想象拍板高唱之时,一定能使江波鼎沸!这雄伟的气势当然来自命意,但韵脚激越短促的入声,用在怀古的题目下,有助于造成寂灭激切的气氛,结尾押“月”字,呼应“夢”字,更有飘逸出尘的感觉。

《定风波》声、行、生、迎、晴,押同一平声韵;马、怕,押仄韵;醒、冷,押另一仄韵;处、去(古韵同部)押又一仄韵。其特点是;(1)上片为二平二仄一平,下片为二仄一平二仄一平的韵脚。(2)5句押平韵一韵到底,在每一个仄收句后跟二字衬句,与仄收字同韵,一共三处,三韵三转。这首词用韵句的平仄声韵脚交替出现。平仄交错,平韵为主,很好地表达了那种自在洒脱之情。

9.(1)答案:“瘴雾”、“北风生体疥”、“朝来缩颈似寒鸦”。

(2)解析:“快”,快乐,是领起下文的中心词,表现了诗人以苦为乐的旷达胸怀。他的快乐具体表现在把用来“生薪”取暖的“焰火”描写得非常美丽,把取暖看得非常幸福。

答案: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

(3)解析:《定风波》的七言,共有8句,从押韵来看,能放在最后的只能是第2、5、8、11句,因《独觉》是写在屋内烤火,第1、2句的“穿”“行”,第3、5句的在泥泞中走路,第6、8句的“山头”都不合诗意。

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表面看写“风雨”“晴”也在室外,但这里可以指抽象的政治斗争的风雨。“向来萧瑟处”喻指从前走过来的风风雨雨的坎坷不平的人生旅程。)

(4)解析:觉,是全诗的眼,是诗的主旨所在。所以,要仔细体会其含义。

答案:觉,佛教语,即大觉大悟。独觉,暗示这是只有自己才达到了一种精神境界。这是什么境界呢?吸引读者赏读的兴趣。诗中照应“独觉”的诗句是“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5)解析;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要求把诗的题目“独觉”的内容具体化。

答案:此首《独觉》作于诗人晚年流放海南之时,把谪居荒凉之地生火取暖的窘迫生活,写得富有诗意,意趣高远而超凡洒脱。在琼州的穷山恶水中只得茅屋一间,生火取暖便觉如坐春风,溅起的火花如彩霞万朵,桃李盛开,欣欣然不知所之。快乐与平静信手拈来,丝毫没有对一路贬谪的命运的抱怨和所受苦难的巨细描摹,置身于孤独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坡仙”的旷达品格,是一种宁静、淡远的超功利、超现实的禅境。

10.解析:进,就是指仕途和事业上的成功;退,则是指仕途和事业上的挫折。这是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怎样对待呢?范仲淹是“进亦忧,退亦忧”,苏东坡则是“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你呢?请想一想这个问题,对于今后的成长会很有好处的。

答案:略。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语文高二级苏轼词两首训练提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上学期劝学期末复习题(有答案)

语文高二期末杜甫诗三首随堂复习(附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