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12
(2)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造作勉强能够收效的。挨冻受饿虽然很急迫,但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就会身心都感到痛苦。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宋史•艺文志》)
【注】 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
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写)书信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抵触,违逆
D.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
【解析】 迁,贬谪。要做对这个题,需借助上文语境进行推断,第一段说“东坡先生谪居儋耳”,这一句说“是时,辙亦迁海康”,所以“谪”和“迁”在这里应该同义。
【答案】 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将集而并录之故其国富而兵强
B.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矣
C.半生出仕,以犯世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D.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解析】 D项,都是语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A项,表递进关系;表并列关系。B项,介词,从; 介词,对于。C项,连词,表转折,却;介词,因为。
【答案】 D
1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子瞻“独好渊明之诗”理由的一组是( )
①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②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
③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
④其诗癯而实腴
⑤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 ①与东坡追和陶渊明的原因无关,②是东坡的具体做法,不能算是理由,⑤是说明把和诗编成集子并抄录下来的目的。
【答案】 B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解析】 C项,“性刚才拙”不是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
【答案】 C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
(2)然而子瞻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才学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
标签: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