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编辑:sx_yanxf

2016-05-06

作为学生一定要尽快掌握所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威廉希尔app 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希望能提高大家的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吾与汝俱少年              B.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C.又可冀其成立邪            D.而汝抱无涯之戚

2.下列句中的“其”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呜呼!其信然邪?⑤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⑥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⑦其然乎?其不然乎?⑧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A.①⑤⑧/②④/③⑥/⑦⑩/⑨

B.①②④/③⑥/④⑦⑩/⑨

C.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⑩/⑧

D.①②④/③⑥/⑤⑧/⑦⑨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抱无涯之戚(忧伤)②汝之纯明而不克(克服)蒙其泽乎③又可冀(希望)其成立邪④击空明兮溯(顺流而下)流光⑤保卒(死)余年⑥本图宦达,不矜(怜惜)名节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4.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④猥以微贱,当待东宫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⑥但以刘日薄西山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③④⑤⑧⑨           B. ③⑤⑥⑦⑨

C. ①②⑦⑧⑨            D. ①②④⑥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在深海声道中,声音可以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后来的科学家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0分钟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听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后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经过理论分析,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大自然在大洋深处造成了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的深海声道。海水下的声速基本上由温度和海水压力控制:温度愈低,声速也愈慢;而海水压力愈大,则声速愈快。大洋中的水温从总的来说是太阳照射造成的,因此温度总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深度后温度就不再改变,形成深海等温层。而海水压力却只与深度有关,深度愈大,海水压力就愈大。因此,如果从海面向下观察,就会发现,声速先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而变慢,当下降到一个最低值时,海水温度不再改变。这时,声速就会随着海水压力增大而变快。

这样,声波传播的速度在整个海洋中变成了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在这两层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声道轴。由于声波在传播中总是向声速慢的界面弯曲,因此声道轴上方和下方的声音就会折回声道轴。这样,声能被限制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这就像在声道轴上下各放一块反射声音特别好的大平板一样,声音总是在这两块平板之间来回反射,能量不受损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这就是“深海声道”。

深海声道经常受到复杂海况的影响,海洋深度的变化、海底山脉的阻挡都是障碍。一般说来,如果海的深度变浅,对声道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不浅到声道的下界,影响就不大;如果越过了下界,声道中的部分声波能量就会受损。海底愈浅,声能受损就愈严重。如果海底穿过整个声道,那么声道效应就没有了,声道就消失了。

(节选自2005年第3期《科学之谜》,选入时有删改)

5.下列对“深海声道”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深海声道是可以让声音以由快变慢再由慢变快的速度清晰地传播到大洋很深处的一定范围内,并总是向声速慢的一面弯曲的特殊界面。

B.深海声道是位处深海一定深度范围内,环绕地球达半圈并且能使声音在其中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迹象的特殊声道。

C.深海声道是以深海等温层为界面形成因而能保证声波迅速而不受损失地传播到深海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的声道轴。

D.深海声道是使声能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而不受损失地在大洋深处的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从而让声音可以传得很远的特殊声道。

6.根据文意,不属于深海声道“奇异”特点的一项是(    )

A.深海声道可以使声音传播到很远而没有减弱的迹象。

B.在深海声道中声速基本上不再受温度和海水压力的控制。

C.在深海声道中传播的声音总是能折回声道轴并来回反射。

D.声能在深海声道中总是被限定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海声道形成于大洋深处,这就意味着海洋越深处,声道轴上下方的范围就越大,就越容易形成深海声道,声道效应也就会越明显。

B.深海声道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因此,谁控制了全球深海声道,谁就能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深海制海权,谁就能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

C.声道效应会受海底障碍的影响,如果人们想获得某一声道效应,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必要措施清除障碍,以使声道畅通。

D.声波竟然可以顺着深海声道环绕地球达半圈。所以,我们可以建成环球深海声道,用方向可控的声波来发展通讯事业。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8-10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下列对两段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由曹操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二是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的不可能。

B.文中苏子的话是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不足为念。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C.其一段写悲,其二段写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主要用骈文句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但也有散句成分。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

10.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苏子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人和物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短些诗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上文提供的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资料尽情关注威廉希尔app 。

相关推荐;

2016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五单元测试试题2016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