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4-28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B(A项“慢生活”并不是生活速度的绝对慢;C亚健康并不全是由“快生活”导致的,所以“慢生活”也难以让人们彻底摆脱亚健康状态;D项“慢生活”是要提高生活效率)2.B(B项文不对题,这是“慢生活”在法国的流行情况,并非“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
3.C(A 项“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首先提出的,并不一定是首先实践的;B“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并不是全由快节奏的生活造成的;D放慢生活节奏只是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4. B(俾:使)
5.D(A项前一个是表现朱熹的年轻有为,后一个表现朱熹的安贫乐道;B项前一个表现朱熹耿直、倔强的性格;C项后一个表现朱熹高尚的气节。)
6. D(不是“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而是“含混隐晦”。)
7.(1)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值:逢,遇;岁:一年;全活:得以保全性命)(4分)
(2)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引去:弃官离去;所部:所管辖的境内)(3分)
(3)朱熹死后,朝廷把他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没:死;训:训诂、解释;)(3分)
8. 指驰骋千里疆场,收复河山的梦想。(2分)抒发了作者主张受到排斥、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2分)
9. ①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②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③“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其它说法若言之成理,酌情给分)(答对一点给2分)
11.(1)(5分)大雾的出现令城市不知所措地改变了运转节奏,使“我”得以进入一个自由王国,从而引出下文“我”在雾中的想像、心理活动与特别行为(2分),为“我”的得意忘形铺设背景,营造情境,提供可能(3分)。(意思对即可)
(2)(6分)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我”的各种走姿,表现“我”从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到最后欲疯欲醉的变化过程,活灵活现,生动传神。
②从句式的角度分析:善用短旬,加快语言节奏,极力表现“我”稀奇古怪的走姿的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③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描写、叙述相结合,诙谐幽默,表现了“我”驾雾行走时轻松雀跃的心情。
评分建议:能从以上两个角度分析到位即得6分。
(3)(6分)(含义)“得意忘形”指放肆的走,放浪形骸,率性而为;注视自我,回归本真,体验生命的自在与欢乐。(2分)(意义)“得意忘形”是对“正确”人间训诫的有意抗拒;是打破刻板生活常态的“非常”改变;是人生路途中难得的放松;是卸去伪装,解放自我,获得自在生命体验的美妙境界。(4分)
(4)(8分) ①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含有“每个人都可以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意味。“我”是“你”的一员,实写“我”的得意忘形,暗写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生命状态。
②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含有“希望每个人都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吁请意味。写“我”得意忘形、放松自在,意在以点带面,增强吁号召的说服力。
③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在大量描写“我”的个体行为时,也穿插了对“你”(每个人) 生命状态的普遍意义的探寻,点面结合,既具感性之美亦富悟理之妙。
④文章题目中的“你”既是泛指,也具体指“我”在雾中遇见的姑娘,“你”是和“我”一样在雾中“放肆”的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意在使文中的“我”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⑤文章题目中的“你”指假定的读者,作者以第二人称增强了文章的亲近意味,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以对“我”的得意忘形的具体描述,传达对自由人生境界的向往和对读者改变生命状态的真切期待。
评分建议: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两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12.C(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手段本事。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13. D(A项,语序错误,“贯彻好、学习好、领悟好”改为“学习好、领悟好、贯彻好”;B项,结构杂糅,可改为“……我们得琢磨如何使用它们”或“……我们得琢磨使用它们的途径”。;C项,“很快”和“迅速”重复)
14.B ⑤紧扣前句“蜀国的起源”,③的“这个谜团”即指⑤中的两个问题,故⑤在前,③紧随其后。②为过渡句,①承接⑥的“瞿上”,④为今人的观点,故后一层的顺序为⑥①④。整个顺序为⑤③②⑥①④。
15.(1)将“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弹冠相庆”是贬义词)
(2)将“贵网站”改为“本网站”;(“贵”是敬辞)
(3)将“要求”改为“诚邀”;(“要求”语气太强硬)
(4)将“恳请”改为“恳切”;(“恳请”和“希望”重复)
(5)将“拙作”改为“大作”。(“拙作”用于谦称)
【文言文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