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4-18
高二期中试卷语文答案
一、(9分)
1. A(主次关系颠倒。错在“它与广告密不可分”。)
2.C(“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不等于对俗文化的“弃”)
3.D(A.从文中第二段可见作者对以皇家为招牌的广告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这种利用并不“巧”,且它虽然能对俗文化起渲染强化作用,但却不是“积极”作用;B.不构成因果关系,原文只是否定了广告歪曲俗文化的行为,并未提到“俗文化的内容是健康积极的”,事实上趋同求稳、敬官畏上等心理本身就存在消极因素; C.从第四段可知应为“俗文化的广告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4、B(乖,违背,不协调)
5、C ①句中为指示代词,那。②连词,放在句首,表假设,译为“如果”。(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兼词,之于D、介词,译为“把”。)
6、C (许慎根据六书来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将文字按部首分类,使文字的形、音、义准确无误,即使错了的,也能准确发现错在何处。)
7.(1) 有位责难我的客人说:“现在的经典对文字的解释,你都认为错误的,而《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解释,你认为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话,那么许慎胜过孔子吗?”(客有难主人,定语后置句;难,责难,质问;胜,胜过,超过;然则……乎,反问句;句子通顺各一分)
(2)孔子(校订经书),只保存经文的意义宗旨,而不研究文字。以前的学者尚且能够用改变字形的办法来附会文意,更何况是流传抄写过程中的错误呢?(义,意义、意思;论,讨论、研究;尚,尚且;得,能够;反问句,各一分)
【译文】
姜太公的《六韬》里,说到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论语•卫灵公》里说;“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左传•桓公五年》里有“为鱼丽之陈”的话。一般的流传俗本大多数是将以上几个“陈”字,写作“β”偏旁加上“车乘”的“车”即“阵”字。据考查,表示各种军队陈列队伍的“陈”,都写作“陈、郑”的“陈”字。所以叫行陈,是取义于陈列,将“陈”写作“阵”,这在六书中属於假借法。《仓颉篇》、《尔雅》和近代的字书,“陈”都没有写成别的字。
“也”字是用在语句末尾做语气词或在句中做助词,文章典籍常用这个字。北方的经书传本中大都省略“也”字,而其中有的“也”字是不能省略的,比如像“伯也执殳”,“于旅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以及《毛诗传》说:“不戢,戢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诸如此类的句子,倘若省略了“也”字,就成了废文缺文了。《诗•郑风•子衿》有“青青子衿”之句,《毛诗传》解释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据考证:在古代,斜的领子下面连著衣襟,所以将领子称作“衿”。孙炎、郭璞注解《尔雅》、曹大家班昭注解《列女传》,都说:“衿,交领也。”邺下的《诗经》传本,就没有“也”字,许多儒生因而错误地认为“青衿,育领,是指衣服的两个部分的名称,都用‘青’字来形容。”这样理解“青青”两个字,实际上是大错特错。还有一些平庸的学子,听说《诗经》传注中常要补上“也”字,就随意添补,常常补充的不是地方,实在是可笑。
《后汉书•酷吏传》记载:“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太守,凉州人给他编了首歌说:‘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江南的《后汉书》底本和副本,都将“穴”字误写成“六”字,有些学者沿袭了这个错误,而不觉察。其实,虎豹住在洞穴中,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所以班超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怎么会去计量乳虎是六个还是七个呢?
有位责难我的客人说:“现在的经典对文字的解释,你认为有很多错误的,而《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解释,你认为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话,那么许慎胜过孔子吗?”我拍手大笑,回答说:“现在的经典都是孔子的手迹吗?”客人反问道;“现在的《说文解字》都是许慎的手迹吗?”我回答说;“许慎根据六书来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将文字控部首分类,使文字的形、音、义准确无误,即使错了的,也能准确发现错在何处。孔子校订经书,只保存经文的意义宗旨,而不推究文字。以前的学者尚且能够用改变字形的办法来附会文意,更何况是流传抄写过程中的错误呢?(至於流传抄写过程中的错误就更多了。)除非像《左传》中认为武字是由‘止’‘戈’组成,‘正’字反过来就是‘乏’,‘蛊’字是由‘皿’‘虫’组成,‘亥’字是由‘二’和‘六’组成,像这样对文字的分析解释,后人已无法随意改变,又怎么敢用《说文解字》去考订这种说法的是非呢?同时,我也不认为《说文解字》是完全正确的,书中引用的典籍原文,如果与现在通行的典籍有出入,我也不敢盲从。例如:司马相如的《封禅书》说:‘导一茎六穗於皰,牺双角共抵之兽。’这句话中的‘导’是选择的意思,光武帝下诏书说:‘非徒有豫养导泽之劳。’其中的‘导’字也是选择的意思。而《说文解字》却解释说:‘是禾名’。并且引用了《封禅书》作为例证;也许有一种谷物名叫‘道’,但并不是司马相如《封禅书》中的‘导’字。如果按照许慎的理解,‘禾一茎六穗於皰’难道还成为一句话吗?即使司马相如天生愚蠢,勉强地写出这句话,那么下句就不应该是‘牺双角共抵之兽’,而应该是‘麟双角共抵之兽’,以此求得上下名词义、词性的对应。我曾经笑话许慎是个纯粹的书生不了解文章的体裁,像这一类的引证,就不足以遵从信服。我大致信服《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解说。书中将文字按部首排列,分析字的形体,探求字的本义,郑玄注释经书,常常引证《说文解字》作为论据;如果不相信许慎的学说,就稀里糊涂,不知道一点一划有什么意义。”
8、答:城堙依山,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诗人用“压”字形象生动地显示出层台的巍峨,反衬出城堙的矮小局促。(2分)同时赋予了静止的台与城动态感,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动态美。(2分)
9、答:诗人受美好景物的感染,甚觉到此,尔虞我诈之心没有了,万虑俱无,只有一片诚挚坦白的自然之心,所以可以与沙边鸥鹭亲近、嬉戏玩耍。(2分)表达了作者在春光融融之中,对拟岘台及周围风物的激赏之情,突出了其平和淡泊的心境。(2分)
鉴赏
拟岘台在今江西省临川(抚州)市城东抚河边。《剑南诗稿》卷十二裁八首以拟砚台为题的诗,中有“垂虹亭上三更月,拟视台前清晓雪。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之句,可见放翁对此处风物的激赏。
首联点题,拈出拟视台的地形和登临的时序。“缥缈”以见层台之高,“浩荡”以明春意之广,两个形容词都用得颇为贴切。但相比之下,更为入神的还推一个“压” 字。城堙依山,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堙见得矮小局促。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不移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清人陈訏《剑南诗选题词》云:“读放翁词,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联二句出语浅易,但下一“压”字,便振起全联精神,如试易以“出”、“跃”、“立”、“接”诸字,于平仄均无不合,而境界终逊一筹。放翁炼字妙处,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第四句则生发第二句,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虑。颔联二句既承上,又启下。于骋目惬心之际,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觉也变了样子,那便是颈联“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在“衣上”凡尘洗涤一空的放翁看来,萦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无汹涌激荡之势,倒是充满一团和气;平缓伏的峰峦,款款移来,不见峻峭陡拔之态,却似蕴藉深沉的哲人。颈联写景。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放翁这两句诗,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同样是拟拟台风光,在另一首《秋晚登拟岘台望祥符观》中,却现出“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觉山苍寒”的萧瑟之气来。什么原因呢?原来“中原未复泪横臆,故里欲归身属官”,国恨家愁,无可排解,眼中的山水又焉能不惨然变色!传情入景,或托景言心,是很有感染力的,所以“萦回水、平远山”一联可称全诗警策。
最后二句复言自已有情而无机心,故沙边鸥鸳可与相亲。《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放翁“鸥鹭相亲”句,盖反用其意出之。末联结语拓开一层,言诗人在光溶溶之中,浑然忘机,与天地万物化为一体,平和淡泊的意境至此是表达得很圆满的了。微感缺憾的是末联造语似嫌直露,词意倾泻,不耐咀嚼;放翁有《九月一日夜读诗稿定笔作歌》,自论诗法云:“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原历历。”钱钟书《谈艺录》评曰:“自羯鼓手疾、琵琶弦急而悟诗法,大可著眼。二者太豪太捷,略欠、、蓄、、首顿挫;渔阳之掺、浔阳之弹,似不尽如是。若磬、笛、琴、笙,声幽韵慢,引绪荡气,放翁诗境中,宜不常逢矣。”用来评论此诗结语,也是适当的。
陆放翁诗,论者多称其雄浑豪健、峻峭沉郁;而这首诗则以雅洁冲淡、清新脱俗的格调反映了他的诗风的另;个侧面。吴仰贤《小韵庵诗话》以少陵、放翁并称,言“大家诗集中无体不包”,也不能说是虚誉。
10、甲 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无以终余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乙 (1)迷花倚石忽已暝 栗深林兮惊层巅
(2)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3)大块假我以文章 序天伦之乐事。
11、就全文看,文章第二段有什么作用?(5分)
(1)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通过例子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2分);(2)同时为下文进一步阐释淡之美做铺垫,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2分)。
12、根据文意,划线句“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是什么?(5分)
画出来的是定形的,除了眼前的具像外,很难引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2分)“没有画出来的”却能包含多种可能,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能烘托出更优美的意境(2分)。表达了作者认为淡更美的主题。(1分)
13、文章第七段,咖啡和龙井有何区别,作者比较它们的目的是什么?(6分)
区别:“咖啡是浓的,以强烈为主调”(1分)而“茶则是淡的了,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1分);
比较的目的:通过对咖啡和茶比较,生动的展现了“浓”与“淡”之间的区别(2分),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
14、结合全文,联系自身谈谈你所认为的人生的“淡”之美包涵哪些方面,当下我们可以怎么做?(8分)
示例:
在对待人际交往方面:(1分)“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1分)联系自身加以阐述。(2分)
在对待“物质的欲望”方面(1分):能够“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得和失,成和败,能够淡然处之” 。(1分)联系自身加以阐述(2分)
15、C
16、C(截至: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A.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望文生义。B.原指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语境不合。D.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褒贬误用)
17、B(A语序不当,“识别、发现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应是“发现、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 C 多次否定造成表意不明,去掉“不”。D.偷换主语。“称其”前加“央视”。)
18.(共5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收获 理由
①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
④雾霾危害每一个人,不论身份。
⑤雾霾让中国人清楚意识到环保重要。
②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
③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
19、(1)字数有较为严格的限制(2)即时送到用户首页(3)通过搜索引擎获取
20、(1)画面描绘的是一个行路人跌坐在地上(1分),包裹(行李)和雨伞放在旁边(1分),漫画上角题写“跌一跤,且坐坐”等字(1分)。
(2)示例:生活中遇到挫折后(1分),应该从容淡定(1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写作提示:
此诗摘自《禅诗》三百首高僧篇,是一首用寻春咏梅来譬喻悟到本来面目的绝佳禅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首两句描绘诗人尽日寻春,踏破芒鞋,入岭穿云,但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多少禅修之人为了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辞辛苦,苦苦寻觅而不可得,春天到底在哪里?“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人寻春不得,兴尽而归,哪知道笑拈梅花而嗅,才发现春在枝头,已经盎然十分了----春天竟在自家的门庭内!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身原来人人具足,不假外求,本自无缺,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得呢?
从禅者的角度看,这首禅诗寓意求道好比寻找春天一样,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性原本就是人人具足的,不假外求,本自无缺。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佛性是在己而不在外呢?
从凡俗之人的角度看,人生之理何尝不是如此?这苦苦追寻的“春”可以是幸福、是真情、是理想……在追寻它们时,不要只是一味地向心外去寻求,而不知道向心内去探寻。其实,“春天”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常常发现不了。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一颗体悟之心或一双审美之眼,而只有当我们历经了艰难坎坷之后,才会逐渐向那体悟之心或审美之眼接近。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