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语文高中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精编

编辑:

2015-12-15

2[乙]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喻证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引用

3苏洵、苏辙、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

①苏询:

②苏辙:

③李桢:

四、阅读唐代李渤《辨石钟山记》,完成文后各题。

《水经》云:"彭貂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漱(倾斜)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子?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濒临)流(水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的号)记。

1 回答下列问题

(1)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2)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的?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李渤的观点是怎样评价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B  C B B D B D AC BD C D B A B D A

D AC B D C C B ABC C C B B D

二解词

鼓:(1)振动 (2)鼓 (3)弹奏 (4)击鼓 (5)击鼓

当 (1)挡住 (2)应当 (3)在 (4)抵挡 (5)对着

何 (1)什么 (2)怎么 (3)多么(4)为什么(5)哪里

观:.(1)观察 (2)景象 (3)景象 (4)看来

文 (1)文字 (2)文章 (3)文字 (4)掩饰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解词  ①保全,保持完整 ②向西 ③抵挡 ④以……为屏障

⑤保全自己 ⑥暗暗地 暗中 ⑦胜过 ⑧比 ⑨利用 ⑩能够

2论证方法B

3.苏洵: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苏辙: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李桢:六国自弱,而取夷灭。

四、阅读唐代李渤《辨石钟山记》,完成文后各题

1 回答下列问题

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山仍石名,旧矣。”

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的?

否定。“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李渤的观点是怎样评价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何哉?”“笑李渤之陋”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中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检测(2015—2016)学年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