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2014高二语文下学期末练习

编辑:sx_songj

2014-05-26

摘要: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高二语文下学期末练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歼灭/信笺 韵律/谙熟 皈依/岿然 暴殄天物/一暴十寒

B.蛊惑/商贾 云霄/剑鞘 狙击/雎鸠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C.瓦砾/罹难 毗邻/纰漏 湍急/踹门 供不应求/供认不讳

D.市侩/反馈 挑衅/抚恤 联袂/抉择 淡泊明志/漂泊无定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应试竞争的高烧不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呼唤教育改革的声音一直不绝如缕。随着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全国层面以及各地酝酿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呼之欲出。对此,有专家认为,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做出全面部署,需要全民戮力同心,仅改革高考考试本身,对大学招生及育人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无异于隔靴搔痒。

A.不绝如缕 B.部署 C.戮力同心 D.隔靴搔痒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庆丰包子铺由于习近平主席一次偶然的光顾,他们的包子一时间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食客,老店迎来新发展。

B.电视剧《新天龙八部》因其夸张的造型、离奇的剧情以及众多的穿帮镜头,引起观众狂批,被称为又一部“毁经典”的作品。

C.广州地铁六号线的建成对于解决金沙洲地区的交通压力,加快萝岗地区的发展,实现中心城区向东、西方向的延伸有重要意义。

D.南非总统曼德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他也因此深受世界人民所赞誉。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粽子是一种时令美食,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据文献记载,唐宋以后粽子名目逐渐繁多,形状和内质也不尽相同。__________。据说盛唐时期返回日本的遣唐使曾写下“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他们对在中国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深切怀念。

①从内质看,粽子的馅儿也是花样翻新,有枣、核桃、莲子、火腿等

②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将簪艾一枝”写的是用艾叶浸米裹成的艾香粽子

③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粽子还凝聚着一种深挚的异国情结

④从外形看,粽子大致可分为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等

⑤风流皇帝唐玄宗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赞美的是当时盛行一时的九子粽子

⑥如果其中再加上枸杞、陈皮、姜末之类营养就更丰富,而且芬香扑鼻

A.⑤②①⑥③④ B.④①⑥⑤②③

C.④①③⑥⑤② D.⑥②①④⑤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阅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讦:攻击

B.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 阴:私下

C.帝意轻之 轻:轻视

D.微汝言,几误疑赐 微:因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 吾于汝何如

B.燕知其有备 帝疑其自尽

C.病者与医药 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

D.召为工部尚书 为同官赵羾所间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

B.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

C.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

D.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4分)

②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3分)

(2)从文中找出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①,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②

注释:

①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②别有:更有。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分)

(2)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故不积一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2)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 ,今上岳阳楼。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4)白云一片去悠悠, 。谁家今夜扁舟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人才是竞争出来的

宋圭武

①针对人才稀缺的情况,有许多人提倡:应当大力培养人才。而一说“培养”,传统的做法就是给予财和物的倾斜。其实,人才是社会实践造就的,体制和制度的竞争性和公平性是产生人才的根本。

②什么是人才?简言之,人才就是品德和才能有机结合的产物。一个既具有高尚品德,又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才。如果一个人只是才华出众但品德恶劣,或者只有品德而才能平庸,都不能称为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品德和才能相比,品德是人才的灵魂和向导,才能是人才飞翔的翅膀。没有才能的人生只能是平庸的人生,犹如麻雀,虽羡慕展翅高飞的雄鹰,但力不能及之,只能“空悲切”。而一个人若失却了灵魂,这时才能就会变成黑夜中的魔鬼,会让人恐怖得发抖。所以,对社会而言,品德最重要,是根本;其次才是才能,才能应次求之。

③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品德是无法通过培养真正获得的。培养人才,其实主要是在培养才能。才能是外生的,品德是内生的。培养是一种外生手段,所以培养的结果只能是才能的积累。而品德则不然,虽然品德可靠培养教育解决一些问题,但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抵挡不住实践的诱惑。从本质上讲,品德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通过培养而得到的品德是一种外生的品德,只能是一件装饰品;而通过实践产生的品德才是真正内生的,才会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④那么,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才能使品德之“花”长开不败?这里核心是游戏规则要体现竞争性和公平性。竞争性是活力之源,公平性是秩序之源,而秩序又是品德之源。所以,一个既充满竞争,又充溢公平的社会,才会真正激发人的潜能,推动社会向良性方向发展。相反:如果只有竞争性而无公平性,其结果只能是大破坏,这时,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资源,道德资源也会随着一同沦丧;如果只有公平性而无竞争性,只能导致死水一潭,这也不是人们所需要的。所以,一个社会要想变得既有活力,又有秩序,就必须将竞争性和公平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按照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进行价值的分配,每个人也在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时,人才无需培养,也会奔涌而出。

⑤从现实生活的许多事例来看,也说明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制度创新。如让高学历者充实领导岗位,这里高学历只是代表着一种可能的高能力,并不能保证其品德就必然高尚。如果不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就是将所有的领导都换成博士,也未必会把事情办好,也会照样出现腐败等问题,而且这时腐败的手段可能会更高明,让有关部门更难查处。另外,有许多单位不惜重金引进人才,但其内部制度建设并没有解决好竞争性和公平性的问题,这时,人才的作用就很难有效发挥,弄不好还会激化单位内部的矛盾,对开展工作带来更不好的效果。其实有些单位引进人才本身就是领导人做秀的结果,其做秀的目的不在于单位的发展,而在于个人的升迁。所以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单位,要想真正促生人才,关键在于制度,在于一个公平和竞争的制度。

⑥从人的出生来看,人的各方面的天然素质并不是差别很大,只要有一个好的制度激励方式,任何人都会成为人才。所以,人才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培养,而在于制度,培养仅是一个次要的方面。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第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 大力培养人才是应对目前国内人才稀缺的主要手段,政府更应该在财力与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B.一个没有才能的人,即使具有高尚的品德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所以社会应该重视培养人的才能。

C.因为才能是外生的,而培养仅是一种外生手段,所以培养人才,其实主要是在培养才能,而不能获得品德。

D.只要社会按照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进行价值的分配,即使不去专门培养人才,人才也会大量涌现。

E.一个公平和竞争的制度,才是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单位,真正促生人才的关键。

13.下面不能作为“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的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让高学历者充实领导岗位,其腐败的手段只能会更高明,让有关部门更难查处。

B.有些单位引进人才本身就是领导人做秀的结果,对开展工作带来更不好的效果。

C.许多单位不惜重金引进人才,但实际上这些所谓“人才”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D.从现实生活的许多事例来看,也能说明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制度创新。

14.作者认为要想品德之“花”长开不败需要有哪些条件?(4分)

15.近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京举办了信息化时代下的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董事长俞敏洪在发言中强调:培养创新人才,既要提高我们学生的一种责任感,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也要关注我们社会教育。俞敏洪的发言体现了本文的什么观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共15分)

绍兴的大梦

陈瑞琳

①一早醒来,我竟是睡在绍兴城古老的风则江畔。推窗望去,那典雅浪漫的廊桥就在眼前,近得我有些恍惚:这真的是绍兴吗?真的是那个让我梦里千回的地方?

②昨日车子进城,我的心加速了跳动,路旁还看得见从前的那些古旧的砖瓦参差在高楼崛起的老街上,好似青苔白发,感觉绍兴的英魂永存。在熙攘的市中心,环绕的商铺之中,蓦然就先看见了那古老的轩亭碑!心头一紧,叫司机慢行。古碑虽然已显得有些矮小,但依然撞击着每个行人的眼睛:当年的秋瑾先烈就是在此断头。斑驳的轩亭碑啊,你永远都会记得,那个1907年7月15日,一个属于绍兴的女子,“身穿白色汗衫,外穿原色生纱衫裤,脚穿皮鞋,钉有铁镣,两手反缚,由山阴县署至轩亭口”。离轩亭口不远,便是秋瑾当年住过的和畅堂。我轻轻走进那座老式的院子,石板铺成的小天井,三间坐北朝南的平房,与餐室毗连的耳房为秋瑾的卧室,里面的古式雕花木床和书桌都是她用过的原物,书桌上还放着秋瑾当年使用过的文房四宝和她牺牲前几天留下的遗墨。最让我心颤的是墙上挂着的秋瑾男装照片,巾帼轩昂,风采动人。怀想1906年,秋瑾从日本返回绍兴,亲自主持大通学堂,开启民智,投身革命启蒙。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年轻的秋瑾本出生在官宦人家,又嫁给了豪门富商,正可谓锦衣玉食,何以要抛去身家性命,誓死追寻救国救民的“共和”之梦?

③绍兴的“硬骨”中,除了秋瑾,更有一个魂灵,就诞生在那座立在新台门的周家祠堂。闪过一段亭台楼阁,远远就看见长长的围墙上如今竟画上了鲁迅的巨幅头像,没有上彩,木刻般的强烈效果。先生的头发短立着,手里夹着烟,那袅袅的烟丝顺着围墙好像飘到很远。

④“先生!”我在心里轻轻叫了一声,鼻子就有些酸楚。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周家祠堂的门前。

⑤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初夏,脸上还是红扑扑的我忽然就站在这绍兴城的周家祠堂前。记忆中的我,迈进新台门的脚步是雀跃的,寻找百草园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品尝咸亨酒店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在周家祠堂后门外的小运河上,一艘旧旧的乌篷船载着我们三个年轻人,穿过一座座木的、石的小拱桥,驶向了鲁迅儿时的外婆家。

⑥将近三十年过去,一路的风雨沧桑,当年的小辫姑娘早已无法雀跃,周家祠堂早已不再是从前那般轻松游览的胜地。这些年中,我几乎“怕”谈到鲁迅,甚至怕写下“鲁迅”这两个字,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在中国,谁能说不知道鲁迅呢?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其实,鲁迅的笔又何曾离开过我们?他所揭露的“国民性”依旧在今天的“看客”身上显现,他所抨击的“精神胜利法”无处不在发酵,今天的闰土还会叫一声“老爷”,执著的“读书狂人”还会呐喊着“救救孩子”!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

⑦又见三味书屋。轻轻地,我不敢惊醒鲁迅当年上学的小桌,那上面有他亲手刻着的一个“早”字,桌面上有他那小小少年一丝不苟的眼睛。书屋的后面是百草园,当年的草木竟然被换成了一方玉米的青苗,只有那一截矮矮的土墙,还告诉我那里曾留存过少年鲁迅的手印。我不禁仰望苍天,正看见屋檐上密密的野草,它正在风里独自垂看着我等人间“过客”。

⑧出了周家的大门,前方一拐就是咸亨酒店。远远地看见一条街上忽然突兀地立着一个孔乙己的雕像。这个在鲁迅笔下一点儿尊严都没有的人,如今是真的找回了“尊严”。哑然之际立定再想,总不能立个“阿Q”或“祥林嫂”吧。

⑨说起来,绍兴的大梦里应该还有王羲之那青山绿水的兰亭,虽说梦里已千回,但是兰亭的古韵清雅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借着山影,走过吊桥和凉亭,身边正是“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与友人对坐在“曲水流觞”的石头上,天地静阔,等那千年的酒杯。我想象着当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情景,脑海里翻卷着羲之先生的笔墨豪情,品咂起他发出的那种“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对生命价值的深沉思考和感慨,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

⑩怀想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会诸侯于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走过历史的漫漫烽烟,古老的绍兴,你无论经历多少痛苦,却从未减损过高昂尊贵的容颜,因为你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的第一圣部。

(11)春夜里,漫步在护城湖畔,浓浓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感觉自己也从那千年的大梦中走来。在这大梦里,曾浸透着秋瑾的血,飘游着鲁迅的魂,弥漫着王羲之的气脉。其实啊,在绍兴的怀抱里,还有多少古今英灵,深藏着他们尚未完成的春秋大梦!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13期,有删改。)

16.文章第⑤段,作者插叙第一次游览周家祠堂的经历,有何作用?(4分)

17.文章第⑥段,“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一句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 (5分)

18.从全文看,“绍兴的大梦”有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在下面语段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前后语意连贯、表达得体。(6分)

艾丽斯在一家出版社兼职,由于工作认真、勤勉,受到大家认可,老板决定让她转成全职职员。老板对艾丽斯说一个薪水数,艾丽斯马上答应了。回到自己的房间后,艾斯内心纠结起来:其实我应该说“不”,我的能力是可以获得更高的薪金的。可刚刚同意了这个新的薪水标准,又马上反悔,老板会怎么想?但如果我现在不挽回,以后就更没有重新谈判的机会了。最后,艾丽斯决定再次走进老板办公室。

艾丽斯郑重地对老板说:“ (不超过30个字) 。”

老板笑着问:“那么,你觉得应该是多少呢?”

艾丽斯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数额。

老板微笑地对艾丽斯说:“ (不超过40个字) ,这都使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定!”艾丽斯满怀欣喜地回去了。

第一句: (2分)

第二句: (4分)

20.请根据下面表格反映的情况,补充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得照抄表中的文字和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每空不超过15个字。

这一天你到底陪谁过?

真实愿望 实际情况

手捧玫瑰浪漫街头 12.3% 60.2%

归家团圆温馨屋檐 15.6% 21.4%

带着恋人陪老妈吃汤圆 72.1% 18.4%

“汤圆遭遇玫瑰”,今年的2月14日,中国的元宵节与西方的情人节双节合一。然而这样的喜上加喜的好日子却让不少年轻人犯了愁——这一天我到底陪谁过?根据这个现象,某网络媒体在节后做出了上面的调查。从调查数据来看,这一天 A ,而年轻人的真实想法是更希望 B 。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四川小伙邓启明2011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华为海外技术部经理,虽然要常在海外工作,但待遇优厚。然而父亲去世的消息给他猛然一击,为了照顾好母亲,也为了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打定主意要回老家陪母亲卖黄粑。此举感动了很多人,但也引来了一些非议。有人支持他,认为“亲情是用钱买不到的”,“是金子在哪里都可干一番事业”。也有人反对,“应功成名就后接老妈去享福”,还有人认为要“尊重个人选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考 点 分值 答案 说 明

1 字音识记 3 C A 项jiān,yùn/ān,guī/kuī,bào/pù;B项gǔ,xiāo/qiào,jū,ài/yì;C项lì/lí,pí/pī,tuān /chuài ,gōng/gòng;D项kuài/kuì,xìn/xù,mèi/jué,bó

2 词语使用 3 A A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B.意指安排,布置。C.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D.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3 语病辨析 3 B A.结构混乱:第一句的主语是“庆丰包子铺”,句子未完成,下一句主语又变成“他们的包子”了。C.搭配不当,“解决……压力”应为“缓解……压力”或“解决……问题”。D.句式杂糅,“深受世界人民所赞誉”应改成“深受世界人民赞誉”或者“深为世界人民所赞誉”。

4 语言连贯 3 B 第④句和第①句照应上文的“形状和内容”;第⑤句和第②句是对第①句和第⑥句的具体说明;)而第③句则与下文的“异国情怀”相呼应。

5 文言实词 3 D 微:没有

6 文言虚词 3 B A在,介词/对,介词; B均为“他”,人称代词;C 给予,动词/和,连词;D担任、做,动词/被,介词

7 文言断句 3 C 略

8 内容分析 3 B ①郑赐担任湖广布政司参议是因为“秩满当迁”; ②朝廷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二人倾力除弊。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正是夏天炎热的时 候,囚徒十分疲惫。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全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任期满了应当升迁,湖广布政司参议空缺,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二人同心协力,去除弊端,民众得以安定和睦,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激。母亲去世服丧,离职。服满后,改任北平参 议,服侍成祖(当时是燕王)很严谨。后来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等到惠帝即位,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建文帝不许,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燕王起兵“靖难”,郑赐河南督军抵抗燕兵。成祖攻入南京,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黄子澄。抓到成祖面前,成祖说:“我对你怎么样,为什么背叛我?” 郑赐说:“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成祖笑着释放了他,任他为刑部尚书。

永乐三年秋天,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进贡佛舍利,郑赐因此请求释放囚犯。皇帝说:“梁武、元顺沉溺于佛教,有罪的人不处罚,法纪受到很大的破坏,这哪是能效仿的!”当年六月初,应发生日食,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郑赐请求庆贺。皇帝不许。郑赐说:“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皇帝说:“天下太大了,京城不出现日食,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终于没有同意。

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但是不识大体,明成祖心中轻视他。郑赐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害怕而死。明成祖疑心他自杀。杨士奇说:“郑赐生病已经几天了,内心恐惧害怕而不敢请假。昨天站在右顺门,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口鼻中只有出气没有吸气。”话未说完,明成祖说:“没有你的话,我差一 点儿错误地怀疑郑赐。郑赐确实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才能差一些。”下令埋葬祭祀。郑赐在洪熙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文安。

10、【古诗鉴赏】(7分)

(1)画面: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2分)描绘了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的画面。(1分)

(2)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1分)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2分)和壮志难酬的愤激。(1分)

11、【名句名篇】(6分)

(1)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2)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3)昔闻洞庭水 吴楚东南坼

(4)青枫浦上不胜愁 何处相思明月楼

12. 【观点把握】(5分)C E(A项不符合文意。本项并非文中的观点,而是有些人的说法和传统的做法,作者在文中用“其实”转换了话题,可见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B项不符合文意。文中没有“社会应该重视培养人的才能”这层含意,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C项符合文意。见文章第三自然段。D项不符合文意。本项忽略了立意的大前提——在“将竞争性和公平性有机结合起来的情况下”,而仅仅强调了公平性的原则。E项符合文意。见文章第五自然段,考查考生在改变原句句式后正确理解句意的能力。)

13. 【论证方法】(3分)D(A项是事实依据,见文章第五自然段;B项是事实依据,同上;C项是事实依据,同上;D项不是事实依据,它并没有列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事例。)

14. 【筛选整合】(4分)①建立具有竞争性的社会制度,竞争性是活力之源;②建立具有公平性的社会制度,公平性是秩序之源;③建立有秩序的社会,秩序又是品德之源。所以,一个社会要想变得既有活力,又有秩序,让品德之“花”长开不败,就必须将竞争性和公平性有机结合起来。(一点1分,总结1分)

(解题说明:本题的答案集中在第四自然段,而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部分考生不假思索地照抄原文,最后导致文不对题,答非所问。要想改变这一错误习惯,首先必须认真看题,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其次是学会分析概括,锤炼语句。)

15. 【观点把握】(4分)①对社会而言,人才的品德是根本最重要。俞敏洪所强调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就是铸造人的灵魂。一个人若失却了灵魂,这时才能就会变成黑夜中的魔鬼。(2分)②从本质上讲,品德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俞敏洪提出要关注我们的社会教育,就是因为通过实践产生的品德才是真正内生的,才会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真正陶冶其情操,磨练其意志。(2分)

(解题说明:本题以文本外的材料设题, 来考查对文中观点的理解把握。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不仅要正确理解选文中心句,而且要能将题目材料信息代入选文比对理解,以防偏颇。答题时,考生先列举事实材料,再用文中的观点分析也可以。)

16.【筛选整合】(4分)插叙的文字与下文形成对比(或为下文做铺垫)(1分)。第一次到周家祠堂,作为年轻姑娘,“脚步是雀跃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周家祠堂仅仅是轻松游览的胜地(1分);这一次到周家祠堂,作者已经历三十年的风雨沧桑,走进周家祠堂,深深感受到了鲁迅的思想价值,联系社会现实,内心深处充满了无限的感伤(酸楚)。通过对比,凸显鲁迅大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2分)。(总述作用1分, “轻松”1分,“感受到鲁迅的思想价值”“对现实社会的感伤”2分。意思对即可。)

17.【鉴赏评价】(5分)(1)鲁迅在上世纪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揭露并改造“国民性”的事业,其理想与精神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凝聚成民族文化的精魂;(2分)(2)当下以至未来鲁迅所痛心的“国民性”以不同的形式依然存在着,鲁迅的“大梦”还没有完全实现,中华民族仍然需要鲁迅精神。(3分)

18.【探究】(6分)(1)以秋瑾为代表的志士仁人的救国救民之梦;(2)以鲁迅为代表的思想家揭露“国民性”,力求改造人的灵魂的“立人”之梦;(3)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群贤”,沉浸在青山绿水之中,“畅叙幽情”,追寻生命价值之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连贯得体】(6分)

我对您给的薪水数额不满意,我希望有更高的薪水 [2分。内容,1分;得体,1分]

我同意了!你不但有能胜任工作的能力,还有为实现自己目标而努力争取的勇气。[4分。同意,1分;理由,2分;连贯,1分]

20.【表文转换】(6分) A:多数人选择和恋人一起过 B:爱情亲情两相宜 (每空3分,意思对即可。照抄表中文字或数字的不给分。)

21.【表达应用】(60分)

评卷说明:只要紧扣材料内容和含意,均可判为符合题意。其他评分细则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发展等级原则上不往下跨级打分:如果文章内容和表达均评为一类,则发展等级原则上不能评为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如果文章内容(或表达)评为一类,表达(或内容)评为二类,则发展等级可打一类或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

(3)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4)套作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5)关于扣字数分的标准:①写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②写了400字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③写了300字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④写了200字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写了100字的文章,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⑥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⑦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⑧完全空白的,评0分。

(6)参照2013年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阅卷标准评分。

总结:2014高二语文下学期末练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小编推荐

2014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