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4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必以情。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
(3)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往来无白丁.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相亲”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凄凉。
B. 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C. 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倍感孤独。
D.“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 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2)文章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6分)
(3)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外,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十分努力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村上春树的森林
叶细细
我在他的文字里感受着孤独,那样的孤独任凭怎样的人生也无法缓解。我想,在他的作品中,在幸福的表象下,追溯到生命的本质是虚无。
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曾经天昏地暗。他小说里的女子,或宁静或活泼,但距这个世界都是遥远的。挥之不去的神秘气息,内心深处的创伤哀痛,死亡的气息如此强烈。
他说:“我理想的女性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是,这样的女子无法存在。她们生活在异度空间,那是村上春树理想中的世界,一片走不出的青春森林。在这片森林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那时,我以为他的气质是似水仙一样孤傲,有严重的自恋情结,性格自闭,长相沉闷而帅气,当然还独身,没有哪个女人配得上他。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
他22岁结婚,长得也不帅,人也没有什么怪癖。结婚时他大学还未毕业,爱人阳子小姐来自天主教女校,性格活泼,与这个世界有着一层淡淡的隔膜。婚后的第16个年头,他写《挪威的森林》,阳子化身为他小说里活泼的绿子,遍布阳光。
村上春树像他小说里的男主角,内向,不喜欢上电视被采访,行事低调。面对记者时,他很少主动说话,性格矛盾,外表与内心反差很大。从表面看,他的生活很正常。大学毕业后,他开了家名叫彼得猫的爵士乐咖啡店。30岁时,他突然想写小说,于是写了篇《且听风吟》参加《群像》杂志主办的“群像新人文学奖”大赛,没想到一举夺冠。这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索性卖掉彼得猫咖啡店,专门从事小说创作。接下来的生活被他规划得无比平淡。
他每天4点钟起床,早晨写作四五个小时,晚上10点钟就寝。每天都跑10公里路,不跑步的时候就游泳。写作前,一般先听古典音乐。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他无法想象的。
在饮食上,他吃新鲜蔬菜、麦片、意大利面和面包。他很少吃甜点、冰激凌和巧克力。
如此规律的起居生活,在作家中算是个异类了。这让他保持了良好的体能和精神状态。对此,他解释:“写书没有体力是坚持不下去的。大型故事的‘复活’在某种程度上与身体的复活是相连的。”
在现实生活中,他清醒理智,生活规律得近乎刻板。他只管埋头创作,对外的一切事务,包括与出版社打交道,均由阳子打理。
他与阳子结婚33年,没有孩子,两个人感情依然很牢固。似乎作家的坏毛病在他身上都无法找见。他既无昼夜颠倒的坏习惯,也无四处留情的不良记录,他对婚姻忠诚坚定,这一切正常得让他不像个作家。可他确实是写畅销书的大牌作家,还是纯文学畅销书的作家。他名利双收,让很多写纯文学而不叫座的作家慨叹不已。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还上了“亚洲十大居家好男人”的评选排行榜。但他对婚姻的理解却冷静深刻:“说得残酷一些,婚姻生活就是近乎残酷的相互磨合的过程。”
他拥有普通人的幸福生活,而他的小说却传达着人生的寂寥、青春的伤痛和生命的无可把握。作家精神领域的孤独,他一样没少,甚至更多。
在他的眼中,“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村上春树流连在那片森林里,写不尽的青春疼痛,都是些看不见刀口的伤疤;寂寞的少年男女,眼里的世界沉静无声,刀光剑影却留在内心。孤独的意向让读者忆起青春期有过的疼,一步步,怎样艰辛走过,如他所言:“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就这样,我们都在瞬间老去。
注:村上春树: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他的作品所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雨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第一段以作者的阅读感觉开篇,点明村上春树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孤独和虚无。从而与下文生活中的村上春树形成对比,丰富人物性格。
B. 村上春树小说里的女子,都远离现实,内心深处充满伤痛,带着强烈的死亡气息,由此可看出村上春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
C. 作者说村上春树的爱人阳子小姐来自天主教女校,性格活泼,与这个世界有着一层淡淡的隔膜。隔膜的形成是由阳子交际能力差而造成的。
D. 《且听风吟》在“群像新人文学奖”大赛上的一举夺冠激发了村上春树创作的热情,也促使村上春树从一个业余写手走上小说专业创作之路。
E. 村上春树的婚姻稳定,与阳子感情牢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婚姻的理性而冷静的认识:婚姻生活就是近乎残酷的相互磨合的过程。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