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编辑:

2013-11-19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改编题)

论 诚 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做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做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

(有删节)

21.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答:

(2分)

⑵“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答:

(2分 )

2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3分)

答:

23.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5分)

答:

四、运用题(本大题2小题,共6分)

24.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3分)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1分)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1分)

2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⑴联系以上两段文字,你觉得孔子和颜回因何而“乐”?(1分)

答:

⑵如今社会盛传“‘神马’(什么)都是浮云”,如果从孔子的角度看,他老人家会赞同人们的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50字左右,3分)

答:

五.作文(30分)

26. 以“孔子,我想对你说”为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嘉兴市第一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A怃wǔ然阙quē如B孝弟tì(悌)礼崩乐yuè坏D游弋yì大腹便便pián)

2. A(B不遗余力,C抱负,D错字连篇、编辑)

3. D( A “侃侃”是刚直而从容的样子。“侃侃而谈”比喻说话时,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B“无所不为”意即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出处:《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C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4.D(A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B“来自”“慕名而至”杂糅,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C“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5.C(A道=导,共=拱;B监=鉴,错=措;C芸=耘;D材=哉,莫=暮)

6.D(为:前一个是动词,治理;后一个是语气词。B必:前一个表假设,如果;后一个是副词,一定。C虽:前一个是虽然,后个是即使。D而,都表修饰。)

7. D(A使,使用;劝,勤勉。B归,赞许;期,满一年。C党,家乡;惧,谨慎)

8. B(B,动词使动用法A名词用作动词,C名词意动用,D形容词使动用法)

9. C( C词用作动词,其它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10. A(B项,文学,古意:文献。C项,所以,古意:所为。D先生,古意:年长者)

11. D(D,介词结构后置。A定语后置,B主谓倒装,C宾语前置)

12. C(A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到极点了吧!B因为我比你们大了几岁,不要因为我年长的缘故就不敢说话。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字形推求字义,并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原句,看是否合乎语境。“渝”,在文中的含义应是“改变”“违背”,才和后面的“信也”语意一致。

14.【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答题时,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C项,两个“则”均为连词,表假设。A项,“于”,前者为介词,到;后者为介词,和,同。B项,“而”,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承接。D项,“之”,前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

15.【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①强调国君要了解百姓疾苦,以仁德为百姓分忧;③说国君要减轻刑罚,减少赋税;⑤是把齐国百姓看做国家的根本:这三者都是民本思想的直接体现。②说的是当前严刑重赋下百姓生活悲惨的事实,不是民本思想的体现。④是重视教化,不能体现民本思想。⑥是桓公对管仲的赞许。

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意,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反复比较,找出“不正确的一项”。由“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句可知,管仲对于齐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未明确反对。

18.答案:①用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义来约束我的言行,使人想停都江堰市停不下来。

②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呢?

③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

答:⑴腊月(或“冬”),愁(或“愁绝”)

⑵出现在词中的意象充满了冷色调,如:梅,月,霜,野桥,呜咽的流水,这些意象对于抒发作者愁绪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

20.答案:

①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②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③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④来者犹可追,今之从政者殆而

⑤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1.【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找到答题区间,联系上下文拟定答案。如⑴可联系画线句子的上一句话“总之……”,得出“客气可以表示诚意”,再结合画线句子得出“客气要有一个度”,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⑴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要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⑵看人,请客,送礼,是些过场。但是这些也是有诚意在其中的,里面有着人情

2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作答时要把握作者的思维脉络,把握每一段的大意,抓住关键词,理出答案。

答案:⑴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⑵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做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⑶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鉴赏能力。作者由年轻人和老先生们引出论点“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下一段又结合“率性”和“客气”对表达诚意作了进一步论述。

答案:⑴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⑵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⑶“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⑷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24.答:⑴你(金娜)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

⑵例:①谢谢你的提醒。②真不好意思。等等

25.答:⑴因学道而乐(以修习个人的德行为乐),或“安贫乐道”。

⑵孔子的思想是安贫乐道,他排斥的是不合道义的富贵,并不是把人生当成虚无来看待,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神马都是浮云”反映的是社会上有些人厌弃人生或在愿望不得实现时的自我调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当然不会为孔子所赞同。(本题在于考察学生把握《论语》的思想,以及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附【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要厚施德惠,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言说:舍掉性命而不肯违背,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

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会诸侯于天下,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治理公族,家治理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联,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

(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怕劳顿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命令百官确立法令。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势,竟好像流水一样。

【总结】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就为大家整理到这儿了,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为高考做准备。想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知识,请继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整理

广东汕头潮师高级中学2014届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