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备战练习:必修五第3单元测试卷

编辑:

2013-10-21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第一部分,写“我”和天冬草结缘的过程,写了天冬草冬夏常青的特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我”的一盆天冬草的来历:是一个柔性朋友栽种,后来又送给了“我”。第三部分写“我”在天冬草身上寄托的情感。把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按照题干的要求加以整合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分析文章结构的能 力。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记叙、描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抒情和议论则是记叙和描写的升华。考生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4)本题考查探究能力。社会现实黑暗,如果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反抗。这是观点一。社会黑暗,如果人人洁身自好,那么谁来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呢?关键是要采取行动,改变社会。这是观点二。考生不管认同何种观点,都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1)BC

(2)①天冬草冬夏常青,富有生机。②天冬草是美人所栽,美人所赠,是美的象征。③在“我”失望、寂寞时天冬草能给“我”信心、希望、抚慰。(每点2分)

(3)一、二两部分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第三部分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一、二两部分是基础,在这两部分里,作者描写了天冬草的美好,为下文议论和抒情作了铺垫;第三部分是升华,作者通过天冬草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4)这种观点不正确。在那个魑魅魍魉横行的社会,作者躲进自己的天地,收拾“残梦”,正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执著追求和与丑恶的现实势不两立的精神,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有了梦,才会有追求,如果没有梦,才是最悲哀的人生。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偶有路人好奇:“这是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B.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C.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 钱钟书先生的好奇, 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D.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E.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