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编辑:sx_xingt

2013-03-06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通假字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①“无”通“毋”,不要。②“颁”通“斑”,花白。③“涂”通“途”,道路。

2.一词多义

①凶河内凶            凶多吉少            汉初匈奴凶黠            甫闻凶讯            缉拿元凶

②加邻国之民不加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③胜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④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愿得补黑衣之数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亦量   数罟不入洿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点拨 ①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不吉利的事/凶恶,残暴/不幸,多指丧事/行凶作恶的人。②更/施加/放上/增加/夸大。③承受/尽/胜利/超过/优美的。④几,若干/数目、数量/命运/密/计算/屡次。

3.古今异义

①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以战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①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今义:形影孤单的人。②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③古义:跑,文中指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④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常用于对方。⑤古义:则,那么。今义:常用作代词,当“这”“这里”讲。

4.词类活用

①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①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②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③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④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⑤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二、虚词

1.或或百步而后止          天之行,或日或雨          所守或匪亲          云霞明灭或可睹

2.以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          斧斤以时入山林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点拨 1.有的人/有时/倘若/或许 2.用/用,凭,拿/按照/认为

三、句式

1.非我也,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也,表判断。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2.否定句,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句意是: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3.“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

四、名句积累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五、课文理解

1.孟子善用比喻,长于说理,善于雄辩,气势磅礴。你能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说明吗?

点拨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孟子就用战争作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文章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如第5段中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五十步笑百步”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拨 梁惠王自以为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么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3.本篇文章表现出了孟子怎样的思想与主张?

点拨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地一味向民征敛相比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进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地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仁政”思想在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点拨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牲畜不误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织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仪,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今天可作一些合理的引申:①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②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③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④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⑤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害。

一、中心主旨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的只有实行“仁政”,让人民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施以儒家的教化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的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二、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

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善用比喻。

孟子批评梁惠王治国不尽心是很尖锐的,但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说理,既缓和了气氛,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又达到了目的。

3.气势充沛。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三、结构图解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问政:民不加多孟子议政初步回答:五十步笑百步之喻——无望民多全面论述王道仁政正:使民加多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反:批判虐政——人死“罪岁”

四、古今对译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河内  凶,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则移     其民 于河东,移其   粟 于  河内;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

河  东凶   亦然。察  邻国之政, 无  如寡人之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

用心者。邻国之 民 不加 少,寡人之民 不 加多,何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

也?”为什么呢?”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īnɡ。魏国都城在大梁在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称

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何也:为什么呢?

孟子对曰 :“王 好  战, 请 以 战  喻。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吧。  填然鼓 之,兵刃   既    接,    弃 甲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

则  何 如?”那么怎么样呢?”好hào战:喜欢打仗。请:请允许我。第一个“以”:用。喻:打比方,作说明。填然:咚

咚地。填:拟声词,模拟鼓声。然:形容词词尾。鼓:名词用作

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兵:兵器、武器。刃:锋刃。

属片,可以保护身体。曳yè: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或:

有的人。第二个“以”:用,凭,拿。则:连词,那么。何如:怎么样。

曰: “不可,    直 不 百   步耳,是梁惠王说:“不行,那些人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但这亦 走 也。”也是逃跑呀。”

曰:“王 如知 此   , 则无   望 民之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多于邻国 也。姓比邻国多了。如:如果。则:连词,就。无:通“毋”,不要。望:希望,想。于:比。

“不违 农     时,谷 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吃不完;细网不进池塘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 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 民养生  丧死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可使百姓对生养死葬

无    憾也。    养   生丧死无憾,    王道没有什么不满。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

之始也。的开端了。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时:季节。谷:粮食的统称。胜:尽。数cù:密。罟ɡǔ: 网。洿wū:

憾。始:开端。

“五亩之宅 , 树 之 以桑,  五十 者 可以“五亩住宅的场地,在上面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

衣   帛  矣。鸡 豚 狗彘  之畜,   无失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鸡、狗、猪的畜养,不错过它们繁殖 其时, 七十  者 可以食 肉矣。百 亩 之田,  勿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每户百亩大的土地,不

夺    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 无饥 矣;错过农业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

者衣帛食 肉,黎 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   王的人穿绸吃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使天下

者, 未之有也。”百姓归顺的君王,不曾有过。树:动词,种植。衣yì :动词,穿。帛:丝织品。豚tún:小猪。彘zhì:

这里指认真从事。庠xiánɡ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

代叫庠。教:教化。申:反复陈述。孝悌tì:古代尊敬父母为

“孝”,敬爱兄长为“悌”。义:道理。颁bān白:头发花白。

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黎民:百姓。

食:动词,吃。然而:这样(如此),却。王(wànɡ):为王,使天下

百姓归顺。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狗  彘  食 人   食    而不知检,“诸侯、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百姓吃的粮食却无人制止,

涂 有饿 莩 而不    知发,人死,  则曰:‘非 我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就说:‘不是我  也,  岁     也。’是何异于刺人 而杀之,曰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

罪:归咎jiù、归罪。斯:则、那么。至:到,此指归顺。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

D.衣帛(bó) 畜(chù)养 请以战喻(yù)

答案 C

解析 A项“洿”读wū。B项“莩”读piǎo。D项“畜”读xù。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豚(猪)狗彘之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省察)乎己

B.弃甲曳(拖着)兵/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涂有饿莩(饿死的人)/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D.数罟不入洿(深)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答案 A

解析 豚:小猪。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答案 B

解析 A项中前一“于”介词,对;后一“于”介词,从。C项前一“于”,介词,与;后一“于”介词,对。D项前一“于”,介词,比;后一“于”介词,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答案 C

解析 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树,种植;王,称王;水,游水。

5.默写。

(1)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王无罪岁,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养生丧死无憾 (2)黎民不饥不寒 (3)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6~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数罟不入洿池    ɡǔ网

B.鸡豚狗彘之畜 chù畜养

C.申之以孝悌之义 tì敬爱兄长

D.然而不王者 wànɡ 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答案 B

解析 “畜”读xù。

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

A.未之有也

B.何以伐为

C.奚以知其然也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不违农时”的意思是:不错过种庄稼的季节。语段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是说,种庄稼不误季节,打的粮食就吃不完。而“五十步笑百步”则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同。两个都是成语,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其观点是,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这句的观点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是相同的。

C.“王道之始也”中的“王”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的“王”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通“斑”。

D.语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运用了排偶句式。第一次使用三组排偶句式,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这是“王道之始”;第二次使用四组排偶句式,则强调一手抓物质生产,另一手抓教育,这是“王道之成”。这其实就是孟子为梁惠王所开的治国良方。

答案 AD

解析 B项两句的观点不相同。C项“王”字读音,前句为wánɡ,后句为wànɡ。

9.翻译下列文句。(6分)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 (1)这样就可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2)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给百姓听。

三、课堂延伸(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催 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 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答案 B

解析 B项缴纳(赋税)。我们今天还会使用“完税”一词。A项从成语“无济于事”可以推导“济”有“补益、帮助”之意,带入原文理解能通。C项“延”解释为“延请”,出现在《桃花源记》“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D项比:连续,接连。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B.阳城以拙蒙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答案 D

解析 D项于,被。A项“而”,前一句表假设,译为如果;后一句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B项“以”,前一句为介词,因为;后一句为介词,把。C项“之”,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催科”危害的一组是(3分)(  )

①为令之难,难于催科

②竭泽而渔,明年无鱼

③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

④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

⑤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⑥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①讲做官的难处,②③用比喻的形式说明催科的危害,⑥说的是催科使百姓卖妻、卖儿、卖女,自然也是危害。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答案 B

解析 驼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治驼背的医生,而不是“告到了官府”。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2)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3)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 ,可得哉?

答案 (1)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让我贬职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

(2)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有办法再想到你们这些老百姓啊。

(3)如果不是仰赖贤明的君王,亲自实践节俭的政策,下达宽容体恤老百姓的诏令,而想要官吏不去当驼医,不杀人,做得到吗?

参考译文

当县令的困难,莫过于向老百姓催税。催税和安抚体恤百姓,往往互相妨碍,不能相互补益。唐代的阳城因为拙钝而受到奖赏,这是在古代才能做到的啊!可惜如今没有这样的时机。

国家需要赋税,就像空着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样;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就像是要挖他们的脑,抽他们的髓一样。那些当官的人,前面迫于上级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职处罚,心中自我衡量,说:“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让我贬职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所以,发号施令出去,百姓若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追赶、呼叫;追赶、呼叫后,百姓还不缴纳,就是鞭打、刑罚,鞭打、刑罚后,百姓还不缴纳,就是逮捕、囚禁了。于是老百姓只好去借贷;如果借不到钱,就只有出售新丝、粜卖新谷;新丝新谷卖完了,就只有典卖家产;又甚至,连家产都卖光了,就只好卖妻子、卖儿女了。成了这种样子,然后赋税就可以交纳了,交完了赋税而老百姓却死了十分之七八啊!

唉,舀干湖水来抓鱼,明年就没鱼可抓了,能不让人心痛吗?偶尔有责备他的人,他就回答说:“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有办法再想到你们这些老百姓啊!”我试着用比喻来形容这些人,他们大概类似“驼医”吧。

以前有一个医生,自称能治驼背,说:“无论背驼得像弓、像虾那样,还是像圆环那样,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傍晚就能直。”有一个人相信了医生的话,请医生为自己治病。于是,医生拿来两片木板,把一片放在地下,让驼背人躺在上面,又用另一片木板压在驼背人身上,用脚使劲踏下。驼背人背倒是直了,人却随之死亡。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让人挺直,哪里管得着他的死活!”

唉!如今那些当县令的人,只管钱粮租税有没有全额缴纳,哪管百姓的死活,这与那个“驼医”有什么区别啊!医治而让人死亡,不如任其驼着;发号施令而让百姓处于死亡之地,不如交不全赋税。即使这个样子,如果不是仰赖贤明的君王,亲自实践节俭的政策,下达宽容体恤老百姓的诏令,而想要官吏不去当驼医,不杀人,做得到吗?唉!处在今天的世道,不用说同前代相比,就同英宗、孝宗二祖时期,赋税一年比一年减免的情况相比,也令人觉得今古有巨大差别啊!

四、语言运用(12分)

15.下面是一段新闻稿,请把文中横线处的这句话补充完整,使主题突出、上下文意贯通。(不超过15个字)(3分)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今天圆满结束了。今年的两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大会充分体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无论是总结过去的成绩,还是提出今年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无论是报告的主线,还是报告的具体内容,无论是报告的措辞,还是报告的数据,都贯穿着“民生”二字,体现着民生理念。如“医疗”“免费教育”“教育公平”“就业”“住房”“环保”“社保”等一个个折射出民生理念的字眼,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烈反响和热议。

答案 是一次关注民生的大会

1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结合后面的小注,就这种现象写一段评论。字数不少于80。(5分)

注 2008年吉林一女生考上北大后,全家人决定在北大附近租房4年陪读。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父母对子女如此关心备至,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家人住在一起,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他们家有钱有条件。只是,子女终归是要离开父母保护的,做父母的也不可能陪孩子一生一世。无尽的爱一旦淹没了孩子的独立,那真是得不偿失。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分析漫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独

特的特征,然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推测漫画所要表达的主旨,进而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点评时要注意客观、深刻。

1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的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变换能力。短句变长句具体可分两步:弄清该系列短句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可充当长句主干的一个句子,立为长句主干;将其他短句改为该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并按一定的语法或语意的关系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五、随堂练笔(30分)

18.文中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而我们今天却要实行计划生育?请探究一下,然后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400字左右。

答案 略。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威廉希尔app 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