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生物 > 高二生物同步练习

2016学年高二生物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堂练习

编辑:

2015-12-24

12、下列解决粮食危机的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

A.通过一定的方式,大大提高光照强度,达到增强光合作用的目的

B.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使更多的农作物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固氮本领,提高产量

C.通过杂交法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13、据有关专家预算,到2050年,中国按16亿人口计算,每年约需粮食10亿吨,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吨,

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14、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 长呈________曲线。当人口数

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的_______。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到P 点,

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

素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为争夺生活

资源而使该岛越来越不适于人类居住,导致人们大量

________所致。

(3)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以上事实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的_________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自身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5、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6、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原因的是 (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开发闲置土地 D.人口的急剧增长

17、鄂尔多斯高原过去曾是草原和森林,现已成为荒山秃岭的原因是 ( )

A.气候寒冷,对草木生长不利

B.干旱少雨,植物生长缓慢

C.风大沙多,气候恶劣

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

18、建设生态农业,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19、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20、据报道,我国西南某地区是一个仅有5万人的地方,患呆小症者竟高达1 223人,占全区人口的2.3%,科学

工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到:1958年,该地区并未出现过呆小症。当时该地区森林茂密,覆盖率在40%以上,自然条件良好。后来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0.4%,也就伴随着呆小症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毁林开荒与呆小症流行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患有呆小症的小孩成年后,还可能患的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预防呆小症的继续出现,当务之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现象说明,人对自然界的任何行动,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影响.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

(5)该地区对呆小症流行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一事实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答题: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O.3%,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可知,到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生物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堂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生物高二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精编

2016学年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训练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