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17
1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是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
1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通常在哪个水平上进行?
A.生物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食物链(网)水平 D.营养级水平
20.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用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21.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22.“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聚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23.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
相符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4.某食物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体内富集DDT的平均浓度依次是
3.4ppm、0.7ppm、0.35ppm、0.04ppm。则乙和丙
A.都是初级消费者 B.都是次级消费者
C.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 D.乙是次级消费者,丙是初级消费者
25.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
(1)甲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
(2)写出这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的流动渠道。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 越高,生物体内的DDT的浓度也越高。
B.提高训练
1.在珠江三角洲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作饲料来喂鱼。假设蚕同化的能量为105kJ,从能量
流动角度分析,鱼可从中获得能量为
A.0kJ B.104 kJ C.2×104kJ D.介于104kJ和2×104kJ之间
2.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A.动物饲养麻烦、花工夫、投资大
B.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高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较容易
3.下面哪种情况,生物的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
A.几平方米的草地上生活着几只蝗虫
B.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数十只田鼠
D.一株玉米上生活着数千只昆虫
4.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食
5.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
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 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
C.交替食用玉米和鸡 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
6.请预测一段时期内,某食物链a→b→c 中,a肯定比b具有
A.更大的个体体积 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
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 D.更多的个体数
7.森林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原因是
A.一年中森林固定的有机物最多
B.一年中合成的有机物最多
C.一年中单位空间的森林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D.森林可以生产多种产品
8.下列生态系统的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 。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的b1和d1表示 。
(4)若P和Q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的效率为 。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训练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生物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