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2015—2016)

编辑:sx_gaohm

2016-01-25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教材: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是科学。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世界领先;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几代科学家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上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这些成果的出现,极大的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温故而知新,情景再现,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尊重科学,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人生理想。

⑵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⑶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科学论断。

三、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探究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学情:

特点: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方法手段: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零散,虽然很多是学生所了解的,如"两弹一星"、航天技术等等,但都只是纸上谈兵,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本课采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丰富的视频、图片和史料,加大信息量,一方面情景再现,使学生具体、形象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果,从而突出重点;结合丰富的影像、文字资料,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分析理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自主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解决难点。

学案预习、讲述法、启发式、问题探究法,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资料,感受我国今天强大的国防实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前所未有的成果?”,回顾历史,导入新课。

2. 新课展开:

首先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重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结合课前预习,由学生指出本课涉及了哪些领域的科技成就:即“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农业技术;计算机和生物技术。

结合文字材料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科学研究的基础十分薄弱,进而认识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提出科技发展战略。(一一显示)

“两弹一星”的成果时间较早,主要应由老师讲述,师生互动;“载人航天”、“农业技术”学生熟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预习基础上进行介绍;“高性能计算机和生物技术”,这方面内容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有老师简单介绍。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借助大量图片,将科技成果具体、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构成一种视觉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崇高理想。

形成感性认识的同时,全课贯穿理性分析,组织学生结合旧知、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⑴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背景?

⑵“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顺利返回的历史意义?

⑶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的主要原因?

⑷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课外延伸:

教材对于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果的介绍有限,并且具有滞后性。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资料,研究整理,在课上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在时间、空间上延伸了教材内容,也将课上的学习延伸至课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新课小结:

显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5、新课反馈:

相关习题练习

6、布置作业:

7、新课反思: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期末必背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级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