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2015—2016)学年度

编辑:

2015-12-11

10.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从材料信息“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以看出,这段话体现了孙中山先生“节制资本”的民生思想,旨在追求社会公平,故选D。

答案:D

11.1937年董必武在《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经济社会条件距离实现共产主义很远,没有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妄想在这样落后的经济条件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初步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当前的目标首先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这与孙中山先生所遗留的三民主义在现阶段真正实施起来,没有什么不兼容的地方。”对这一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阐明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具有明显的兼容性

B.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国人民的主要目标

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将来会共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D.中共现阶段的革命目标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没有原则冲突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材料中也没有提及“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将来会共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故C项不正确。

其它A、B、D三项材料都有明确的表述。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

答案: C

12.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解析: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内容“遗嘱”“积四十年之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可知此时孙中山已认识到联合中共及发动民众的重要性。因此其核心主张应是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思想”。后来他对张国焘说:“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2: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渊源。(12分)

(2)根据材料2,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主观与客观角度分析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归纳三民主义诞生的思想渊源。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组织答案即可。注意从材料第二段归纳三民主义时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然后从两个段落的比较中归纳下一问。

答案:(1)社会条件:民族危机的加深;满清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西学东渐,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渊源: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西方的民族、民主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

(2)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满清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实行立宪;民生主义:发展经济。

不同:西方的三个思想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纲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与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满天下之雠,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杨秀清《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2: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3: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权利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材料1、2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8分)

(2)与材料1相比,材料2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3)材料3中的“中国”与材料1、2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据此分析材料3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飞跃?(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比较的能力。第(1)问共同之处通过对比两则材料即可得出;局限性要结合两者反清的理由进行分析。第(2)问进步之处要比较两则材料的主要差别;社会条件要结合同盟会成立的背景进行分析归纳。第(3)问区别要从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然后结合区别分析材料3中思想认识质的飞跃的表现。

答案:(1)共同之处:满清对汉人实行民族压迫。局限性: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如答排满复仇情绪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亦可得分)。

(2)进步之处:把反清与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合起来。社会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材料1、2中的“中国”主要是指汉族政权,材料3中的“中国”指中华民族。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为奋斗目标。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必修3毛泽东思想同步测试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同步练习题:毛泽东思想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