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19
19.“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20.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21.“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22.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情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的话,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戈拉
23.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向他求教。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会多一首新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24.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且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B.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C.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遗存
D.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制度
25.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A.霍布斯的《利维坦》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薄伽丘的《十日谈》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26.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27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的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28.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29.季羡林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对国学的贡献将是永存的。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对季先生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30.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31.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从经书中寻章摘句 B.远离社会现实
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32.王国维在评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1821~1861年)以来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学习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3.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制度 养兵练兵之法
李鸿章
34.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35.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里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在此胡适评价梁启超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B.主张设议院,变法图存
C.倡导宣传民族主义 D.推动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
36.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
A.中共“二大”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
37.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
38.科学巨匠牛顿有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面属于牛顿所说的“巨人”之列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创立量子论的普朗克
C.开创近代科学的伽利略 D.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
39.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40.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3分)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4分)
4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16分)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13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3分)
43、(13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 在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也迅速兴起。1903年成立的妇女社会政治联合会在1912年和1914年发动了争取选举权的暴力活动,迫使议会不得不多次讨论妇女选举权问题,1918年30岁以上的妇女终于获得了选举权。……在美国,1900年已有五个州给予妇女选举权,1918年通过了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禁止各州以性别为由拒绝给予选举权。
——据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三 1916年底,北京中国银行最先在银行中使用女子司帐,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据江沛《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沿海城市社会文化观念变动评析》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和希望”发生“陡变”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3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这样的变化?(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4)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妇女地位变化所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
(3分)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