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2015年福州八县一中期中考试高二第一学期历史试卷(含答案)

编辑:

2015-12-05

16.下列这组图片反映的共同 主题是:

A.强科技实力     B.谋政治变革      C.求经济发展      D.向西方学习

1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

A.《天下郡国利病书》  B.《天演论》  C.《孔子改制考》  D.《文学革命论》

18. “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改良主义

19.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 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中兔子: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21.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 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朝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

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22.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材料中的“本源”问题,近代先进中国人:

A.倡导中体西用                  B.主张君主立宪

C.宣传民主科学                  D.实行三民主义

23.近代某位学者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的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造社会。他反对盲目的行动主义和漫无目的的革命,建议自发的逐步的改造,以推动社会进步。此人最有可能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蔡元培

24.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宣传新三民主义                D.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25.以下资料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习主题的有:

①《孙中山传》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邓小平传》                   ④《江泽民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先秦“儒法之争”在“如何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7分)

材料二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 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4分)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3分)

(3)1840年后的时代特征迫使“中国精神”发生了怎样的“现代转换”。(2分)列举在“中国精神”推动下,1840—1940年中国新兴政治力量为民族复兴作出的努力?(2分)

27.(14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1)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重要思想。(2分)概述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作用?(2分)

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4分)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邓小平文选》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2分)

28.(18分)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具体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的科学化、理性化。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现代化是突破原有农业大生产力形态转向工业大生产形态引起的社会巨变。这种大转变有二种类型: 在世界历史上,这种大转变的最早启动,主要是由内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内源性现代化,这是一种创新性巨变,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自发的过程。最早进入现代化进程的西欧各国属于这种类型。……主要是由外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外源性现代化,这是一种传导性巨变,是自上而下或上下结合的急剧变革 过程,后进国家属于这种类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研究现代化历程中,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史观?(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的启动属于哪一种模式?并说明理由。(4分)

(二)论证观点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3)概括归纳材料三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6分)

(三)阐释事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4)试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6 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 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