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28
20、《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是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作“大一统”。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候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采用董仲舒主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 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材料三 严复在译著《法意》(今译作《论法的精神》)中论述:“如孟氏(孟德斯鸠)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之君主也。”“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材料四 孙中山在1912年的《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中说:“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吾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2)《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指出上述条款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并说明其立法思想的渊源。
(3)概要指出严复论述中西方法律制度差异的意图。
(4)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与近代欧美国家相比有何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五权宪法”的主要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2)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
(3)请写出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又要考智力和悟性……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事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等等,以防夹带。开考后有巡倬官负责巡逻监督。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皇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榜进士。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4日)
材料三 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
——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殉难者多进士”?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24、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亚尔伯蒂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奥古斯丁
材料三 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伏尔泰
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孟德斯鸠
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是谁提出的?如何评价他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
(3)根据材料三,概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
(4)材料所述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