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2015高二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编辑:

2015-01-12

26、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W•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射有关的问题。驱散这朵“乌云”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电磁感应理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27、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许多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影播映员—火车司机—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影播映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管理员

C.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影播映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影播映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28、温家宝曾提出,中国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

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实施希望工程

29、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  )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30、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 (  )

A.“双百”方针的实施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題25分,第32、33、34题15分,任选其中一个题做,共计40分)

31.(25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 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 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目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背景。(6分)

(3)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13分)

32、[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孝文帝曰:“今欲断 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始班体样。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魏书•高祖纪》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 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分裂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6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加以说明。(9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