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编辑:sx_xingt

2013-03-21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第一次月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每题2分,共60分)

1.、“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此处主要指梭伦实行的哪项改革措施

A.就任执政官 B.颁布“解负令” C.发展工商业 D-改革政权 机构

2、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图2-1图片不能体现其影响的是

A.陶片放逐法 B.雅典人用石子投票表决 C.雅典的商业 D.雅典人的舞蹈教育 [来源:学|科|网Z|X|X|K]

3、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变法中秦国强大 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

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来源:学科网ZXXK]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6、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 义在于

鲜卑姓 拓拔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B.变鲜卑贵族为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7、观察下图,你认为这 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B.都促进了大民族融合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8、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 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9、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主张④历史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11、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 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12、以“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13、之所以梭伦改革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 B.赢得民心 c.与时俱进 D.仁义致远

15、“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来源:学科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商靹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 B.赢得民心 C.与时俱进 D.仁义致远

17、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 ,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实行奉禄制度,整顿吏治 D.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18、“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19、据史料记载:拓跋贵 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民族矛盾尖锐 D.汉族内部矛盾尖锐

20、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 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21、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2、从如下对 比表中,得 出的信息是

年代[来源:Zxxk.Com]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 B.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C.“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23、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

物,等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

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 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 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2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来源:学科网ZXXK]

2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 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 税法

28、有史学家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李悝变法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

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

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

30、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18分)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 并简析其影响,说明它们是

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16分)

(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 ,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

国外游历。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2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 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 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 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 正式迁都。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 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分)

33(8分)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1分

(3)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同 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郑州市47中2010---2011下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31、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限制特权”。本题是主题式问答题,要求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但要注意题干的限定角度:“限制特权”和“改革者素质”。

答案:(1)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世卿世袭制,奖励军功和耕织,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4分)

王安石变法推行募役法,政府向应该服役而不去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4分)

梭伦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分享政治权力的途径。(4分)

(2)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精神;不畏困难的勇气;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2分)

32、(1)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6分)

(2)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4分)

(3)材料三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各民族融合,表现在洛阳经济、文化兴盛,传 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更大的发展。(4分)

33、(1)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2分)

(2)没有。(1分)

(3)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1分)

不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2分)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 兵。(2分)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威廉希尔app 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第一次月考测试题”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