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8-03
一、选择题
1. 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 鲜卑 C. 氐 D. 匈奴
2. 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矣”,反映了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C.柔然侵扰北魏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3.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4. 北魏均田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
A.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 民族融合的加强
C. 政府掌握大量可供分配的土地 D.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5.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 知识丰富 B. 诗辞文章写作 C. 政治 D. 汉族文化
6. 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相符的是
A. 北方统一的实现 B. 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
C. 北方民族大融合 D. 北方经济的发展
7. 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融合的需要 B. 汉族地主的建议
C. 巩固统治的需要 D. 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8.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 迁都洛阳 B. 实行汉化措施 C. 颁布均田令 D. 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9.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 推行均田制 B. 与汉族通婚
C. 迁都洛阳 D. 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10.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11. 北魏孝文帝比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改穿汉服
12. 北魏孝文帝的重儒措施
①促进了北魏教育的发展 ②深化了北魏的封建化
③使儒家思想失去了本来面目 ④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
A.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C. 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 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14.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改姓
拓跋 元
拔拔 长孙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15. 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
A. 生产方式上 B. 生活习惯上 C. 言行举止上 D. 饮食穿着上
16.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18. 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 改革进程都很顺利 D.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19.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20.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A. 均田制 B. 三长制 C. 新租调制 D. 汉化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
21.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 图二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
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魏书•高祖记》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如图一:胡服俑 图二:孝文帝出行
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三、问答题
23.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英雄豪杰,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孝文帝改革措施与影响,谈谈你对孝文帝的评价。
24. 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C D A D A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A A C B C B D
解析2. 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征调赋敛”说明了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20. 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民族融合趋势的全面认识与评价。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之后,随着服饰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似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因此,有人说孝文帝是历史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推动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也得到了永生。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凝聚力就是来自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从这个角度看孝文帝是盖世英雄。
二、材料解析题
21.(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3)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22. (1)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改汉姓,改鲜卑族为汉姓;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等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
解析: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对孝文帝有个认识,从而去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具体举措。第二问实际上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三、问答题
23. (1)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系列改革(迁都洛阳、改行汉制、移风易俗等),使鲜卑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
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民族矛盾的缓和,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
(3)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24、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为发展生产、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使以游牧为主的鲜卑族变为农耕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政治上迁都洛阳和实行官吏俸禄制,有利于推动政权的封建化;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可,加强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融于汉族之中,有利于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2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评价时要注意一分为二。
标签:高二历史课件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