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8-03
(1)电视系统的研制成功
讲述本段前,建议教师先补充电视的概念:英文中电视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引导学生思考电视出现的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讲述电视系统研制成功的过程时,建议教师借助多
媒体形式,适当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梳理知识。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2)电视艺术在英国、美国的发展:教材强调了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建议教师结合教材,适当补充资料即可。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全伦敦只有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它标示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此后,价格相当昂贵的电视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开始有所普及。1937年,该公司播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时,英国已有5万观众在观看电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约有两万家庭拥有了电视机。
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游行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二战结束时,美国约有7000台电视机。二战前开办电视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3)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建议教师从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时间及表现三方面把握教材。
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结合本节整体教材指出电视艺术普及的条件: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社会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及商业利润的驱动。建议教师从电视机研制、电视转播、电视节目制作三方面稍作补充,如: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表现:教材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加以说明,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电视事业发展超过英国:从1949年到1951年,电视机数目从1百万台跃升为1千多万台,1960年全美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近三千万台,约有87%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同时期英国只有190万台电视机,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日本4千台。1993年底,美国98%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其中99%为彩色电视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同年,开始试播。当时,全国只有50多台黑白电视机。1971年,全国已建有电视台32座。21世纪初,中国大陆的电视覆盖率高达94%。
教学建议:本目教材内容较为简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知识迁移。有关电视发明过程中的术语和有争议的问题,可指导学生上网查询。
第三目"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教材主要写了五个方面:(1)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2)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3)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既区别又联系,它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4)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5)由于电视本身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主要由电视、广播、网络这三种远程教育方式构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是面对面,而是通过电视荧屏来实现。关于【历史纵横】建议教师结合画面、文中资料,引导学生课堂讨论。或布置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结合自身实际书写小论文。
教学建议:本目教材条理清楚,建议教师通过设计问题,训练学生的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艺术形式,指出同时期出现了一门新兴的艺术──影视艺术,导入新课。
关于"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这一目的教学,应重点分析影视艺术起源和发展的条件,强调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是电影艺术出现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回顾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有哪些重要的科学技术?在讲授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时,注意引导学生解决"学思之窗"中的问题,用谈话法指导学生依据教材解决问题:概括电影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那些重大的事件或者电影作品?苏联电影发展原因、特点,好莱坞电影特点等。启发学生分析二战后电影技术突飞猛进的主要条件。如能配合相关音像资料,效果更好。
有关"电视的起源与发展"一目,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学过的两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学会知识迁移;关于电视系统研制过程的讲解,因头绪较乱,建议教师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对电视发明的过程有较清晰的认识。
讲述"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一目时,充分利用本目的两幅插图并提出问题: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电视与电影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最后小结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幻灯出示知识结构图进行。
2.教学案例
标签:高二历史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