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1-14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部地区工农业发达地区。图甲、乙、丙为我国三大三角洲地区。读图回答20~22题
20.乙三角洲发展的不利条件
A.交通不便 B.矿产短缺 C.市场狭小 D.水资源短缺
21.甲三角洲的工业发展主向为
A.发展重化工基地 B.发展加工工业,产品以内需为主
C.发展制造业、轻工业、出口加工、高技术工业 D.我国能源基地
22.丙三角洲面临的气候灾害为
A.台风 B.伏旱 C.春旱 D.热带气旋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24.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 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25—26题。
25.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26.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图5)。完成27~28题。
27.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适的是 ( )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8.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读图2—3—4并回答29~32题。
29.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A.180km B.280km C.380km D.480km
30.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3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3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
3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上图的圆内部分为2009年我国部分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2)指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征。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4)“西三角经济圈” 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这些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
34.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 、 ,乙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 。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 。
(4)乙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哪些?(至少2条)。
35.阅读珠江水系图和表中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水电站
标签:高二地理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