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04
高考赶时髦
背后的无奈
李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放完了寒假,每一位应届高三学生迎来了最后的冲刺。为了在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中先人一步,高中生们有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题,但仅仅完成这些还不够,现在他们还需要抽出时间上网、看春晚。在刚刚结束的“北约”、“华约”和“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的笔试中,大量春晚出现的“网络热词”成为考题,这让一些“书呆子”吃了一惊。
关于网络热词是否应该与高考相容,近些年来一直是争议不断。2010年,某上海高考阅卷人表示,在答题中用网络热词等同错别字,扣分处理。支持者认为这符合高考的严肃性,是一种制度公平,反对者认为阅卷人管得太宽了,水平太低。时隔几年,网络热词居然成为了考题,不知道当时发话的阅卷老师有何感想。
无论是如今网络热词入题、自主招生还是未来的文理不分科,高考都在大踏步地适应潮流,甚至有些时候已经超过半个头了。高三学生还需要关注春晚,确实是有些太为难人,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会因为这个白了多少头发,还不算为此多开一门补习班、多出几套练习题带来的麻烦。
高考赶时髦的背后,是这种已持续快40年的升学制度本身正在面临一场危机。一方面,高考出题者们真是有点黔驴技穷。近40年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把精力全部用在押题的高中教师,随着这些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倒逼着出题者也必须别出心裁。课本就这么多,教纲也不能大改,判卷老师的标准又要统一,考题变得越发离奇也就不奇怪了。另一方面,高考的权威性正在流失。曾经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上了大学也不能代表有远大前途,再加上名校纷纷开始自主招生,SAT等洋高考大军压境,高考也不得不放低姿态,用吸收一些新鲜事物来表现与时俱进。
当然,对变了又变的高考最无奈的还是考生,如果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考纲,随机确定的题库,清晰明了的判卷方式,考生们及其家长大可不必在考前惶恐不安,从高一念到高三在补习班上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只要规则透明,每一个参与者会在考试前自觉地评估出自己有几斤几两,考完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这样也才能实现其选拔人才的目的。在这方面,高考不如向国考学一学。
标签:自主招生动态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