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总复习

高考冲刺复习:透析现代文阅读六大考点(五)

编辑:sx_yangk

2014-03-05

高考冲刺复习:透析现代文阅读六大考点(五)

写人之文中的“物”与咏物之文中的“人”  写人的文章,文中写到某种物,是为写人服务的;咏物的文章,文中写到某个人,是为咏物服务的。命题人往往喜欢在此设题。

全国新课标卷Ⅱ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是阿城《峡谷》,文章着力写骑手,文中反复出现“鹰”,是为突出“骑手”这一形象服务。明乎此,回答下面这道题,思维指向就明确了。请看此题: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从文中找出写鹰的相关语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此处写鹰,强化了山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此处写鹰,暗示骑手已经到来。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以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文中写鹰,其实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人物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二是直接突出人物形象。

五、对比:高考考查最多的艺术手法

不少作品运用对比手法,不少题目着眼于对比而设,对此要高度重视。要能看出形成对比的双方,并能分析其作用。有的题目明确告诉考生考查的是对比,有的题目则不明示要考查对比,而要考生自己确定,这无疑增加了难度,如重庆卷徐树建的《枪口下的人格》。

15.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仔细阅读文本,可以确认作者主要是用对比这种艺术手法来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的。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除此以外,对比还可以用于其他许多方面。如全国新课标卷Ⅰ阿根廷作家莱·马尔莱塔的《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其实,此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对比。作者这样安排,形成多方面的对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谓匠心独运。

现代文阅读中,考查对比主观题居多,但偶尔也有在选择题的选项中涉及对比这一考点。如四川卷黄毅的《负重的河流》。

标签:高考总复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