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yuanjf
2012-06-01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为你提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专业简介
● 现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
● 现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 现设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北京市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8个硕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电影学)、7个博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
● 建有文艺思潮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所、华人文化研究所、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文化与传播研究所、语言文字研究所、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等7个研究所和语音实验室。
文学院(http://slaruc.com)的前身是1938年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以及1960年以后逐步发展的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文字研究所等;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组建成立文学院,2008年1月又与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合并重组,构成了全国领先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学术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
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人才济济。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讲师28人,另有专任外籍教授2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4人。教师中约80%的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12%的人在国外著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该学院一贯重视本科教学,100%的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开设课程。
该学院始终坚持“以学术为本”、“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科研工作成绩斐然。目前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达24项,并主办《文学论集》、《语言论集》、《马列文论研究》、《中国苏轼研究》、《基督教文化学刊》、《文化研究》、《问题》7种学术刊物,主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中的《文艺理论》、《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语言文字学》、《文化研究》、《影视艺术》7种期刊。
该学院注重学术交流活动,已同海外80多所大学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学术联系,并逐步建设一个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学院绝大部分教师都曾出国进修、研究、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并经常邀请外国专家与港台专家来院讲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该专业教师大多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主持并完成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了相当数量的学术专著和教材,发表了大量论文,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该专业已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建立了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下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和“影视与多媒体艺术”三个专业方向,培养能够从事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或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坚实宽厚的文史哲基础知识和理论,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评论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古籍阅读能力、外语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核心课程: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含当代)、外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经典导读、美学概论、马列文论、中国文学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史、文艺评论写作、比较文学概论、英美文学史、国外汉学、影视美学导论、世界电影史、多媒体艺术概论、电视剧创作概论、中国电影简史、影视文学评论写作等。
汉语言专业
该专业教师大多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了相当数量的学术专著和教材,发表了大量论文, 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该专业已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建立了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工作或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坚实宽厚的文史哲基础知识和理论,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和汉语及汉语史知识,一定的语言分析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古籍阅读能力和外语能力,并熟悉计算机的使用。
核心课程: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含当代)、外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经典导读、汉语语音学、汉语语法学、汉语词汇学、音韵学、文字学、汉语史、计算语言学导论等。
就业方向:该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宽广,就业状况良好。近年来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3%以上。本科毕业生中除40%左右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外,大多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新闻媒体、文化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工作,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著名的专家学者、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以及政府和新闻媒体的高层领导。
更多内容进入:
标签:专业介绍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