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08
【拓展延伸】对察举制的评价
(1)优点:①在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②察举制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
(2)弊端:①在察举制下,不可能把所有贤人都推荐给朝廷,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贤才被埋没在乡村野氓中,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费。②对士人道德品质的考察是察举制的前提,但这不易作好,因为很难对人的道德品质作出中肯的评价。
③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到东汉中后期,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这一时期察举制弊端的鲜明写照。
滨州模拟《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A.内阁权力制约皇权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专制统治日益腐败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11.《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分化了内阁的权力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12.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甚至严重“异化”。最能体现“异化”的表现是
A.军机大臣参与决策推行密折制度
内阁负责行政事务增加行省数量
【拓展延伸】密折制度
雍正皇帝时允许官员上奏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不可假手于人,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写毕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皮匣的钥匙备有两份,一份交给奏折官员,一份由皇帝保管,任何人都无法开启。官员自派亲信家人送抵京城,不可扰累驿站,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雍正七年,雍正建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军机处负责密折,皇帝特许的下级官员可直接向皇帝弹劾上级长官,密折奏事使政令完全体现了皇帝的意志,使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极限。
二、非选择题(共小题分
13.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
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是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称赞科举制的政治意图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自由报名”“平等竞争”可以归纳出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扩大”等信息概括出打破了宗法贵族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贪污腐败”“惊叹”“制度化”等信息分析出原因。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三中的“尚公去私”“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等信息表明孙中山的政治意图;第二问,结合三则材料对选官制度进行综合评述,要从选贤、公正的角度去认识。
答案:(1)内涵: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宗法贵族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每点2分,共8分)
(2)原因:传统方式的文官选用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科举制所体现的公平性适应了启蒙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文官任用方式上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需要。(每点3分,共9分)
(3)意图: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追求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或强权选任)。(每点2分,共4分)
认识:选官方式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公正;只有科学公正的选官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选官方式或制度,要能根据时代需要进行完善,而不能盲目地废止。(5分)
14.(2016·广东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陆贽《集权与分权的相对平衡》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唐代的治国方略。结合史实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分
【解析】分析材料总结核心内容作为观点,结合从秦到清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论述,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答案:示例:观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古代统治者不断调整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政策。(8分)
论述:中国古代大多数王朝都有过地方权力过大,导致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最终演变为战争的史实,因而历朝统治者大都非常重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们通常通过设立新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监察机构来管理地方郡县,如两宋增设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路”;元朝设行省;明朝设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这是古代政治家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管理幅度有限性与统治区域辽阔性之间的治理困境而长期探索的成果,体现出一定的必然性。(18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评估卷(含解析)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努力复习,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政治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