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时事政治

2015高考时事政治热点之中国经济新常态

编辑:jz_niuqun

2015-06-04

高考在即,关于时事政治,小编在这里准备了精选江苏省2015高考时事政治热点之中国经济新常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习主席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之后,习主席又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公报和APEC会议上再提新常态。这个年度热点极有可能在2015年高考中出现。

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第一次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解读。指出,中国能否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这是继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之后,时隔半年,高层对新常态的全面解读,对于各界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内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在战略上应对,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应该指出,新一代领导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并按照“新常态”在战略上审慎选择中国的宏观政策,绝非简单制造新的政策词汇,而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之后的战略性思考和抉择。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逐步凸显,中国经济明显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但是,对中国经济的下滑、风险的凸显以及红利的转换究竟受外部因素影响,还是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和过去不同的阶段,各界争论和分歧很大。这种分歧不仅仅是理论的分野,更重要的,其蕴含的宏观政策的导向完全不同:如果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是外部因素所致,则意味着目前的经济增长是低于潜在增长率,刺激政策可以大有所为;如果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是内在因素所致,则意味着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是潜在增长率下降,宏观政策必须对经济减速保持克制和包容的同时,下决心通过改革解决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站在最高决策者的角度,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中国宏观战略的高度,在解决纷争的同时,对中国经济“下一个十年”的政策大方向做出了战略性的选择。

但是,今年5月份,习近平主席提出“新常态”这个概念时,并没有对什么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当时,习近平只是简单提出,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各界对“新常态”的解读和认识也大相异趣。基于此,习近平选择在APEC会议国际场合,全面阐述新常态,对新常态进行定调,对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政策和应对全面解读,一方面有利于“定分止争”,消除各种分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全面了解中国未来的宏观政策。

首先,习近平阐述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三个不同于过去三十年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三个特征是一个具有内在统一逻辑的体系。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无论是经济的基本面,还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业态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今非昔比。中国经济从30多年前的一个小的经济体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短缺经济体成为过剩经济体,从工业小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从一个温饱经济体正在嬗变为小康经济,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仅发生了量的巨变,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用过去的思维思考中国经济既不准确,也不现实。以经济速度而言,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常态增长”阶段,经济增速将在8%以下,7%以上运行。以中国经济前3季度7.4%的速度而言,由于很多人不能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减速的趋势,就想当然的认为7.4%的增长是一个很差的速度,认为应该通过政策刺激,让经济增速再回到8%以上的高速轨道上去。这种高速依赖症,恰恰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中国经济的这种巨变所致。正如习近平在演讲中精辟指出的:“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其次,习近平阐述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的机遇,这是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在很多人看来,既然中国经济要减速,这意味着新常态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更多的是挑战而非机遇。事实上,在5月份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时候,首先明确的是“中国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新常态只是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只是意味着速度要下一个台阶,而不是意味着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事实上,如果中国经济顺利完成增长驱动力的转换,增速虽然下滑,但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总体的含金量都会高于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习近平指出,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比如,就产业业态而言,面对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中国未来可以大力发展服务业,弥补服务业的短板;面对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之后外需的下滑,中国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扩大内需,实现从投资拉动到内需拉动的转换。这种努力已经初现成效,如果持之以恒,不急功近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无论是内需,还是服务业,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大内在引擎。

第三,明确提出,深化改革是化解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的关键,这点可谓切中肯綮。应该承认,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到今天的新常态,中国经济本身已经换上了“另一个轨道”,顾客会出现“晕车”等各种“不适应”这很正常。如何认识这种风险,如何转换思维,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的确非常关键。比如,面对中国经济的下滑,很多人习惯了过去一下滑就刺激的惯性思维。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绝非增速下滑,而是不适应这种下滑,不允许下滑。这种风险起码有五:一是刺激依赖症。和吸毒上瘾一个道理,无法接受每次经济的自然调整,对增速下滑“零容忍”,无法走出一下滑就刺激,一刺激就见效,刺激完了又下滑的“周期律”;二是不改革的风险。尽管三中全会确立了宏大的改革计划,但民间对中国未来的信心是否因此而恢复,取决于改革的执行力。目前投资不力,民营企业家仍然徘徊犹豫,关键还是没有看到改革强有力的推进,这是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三是过去刺激政策导致的产能过剩和企业债务;四是房地产全面调整带来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是继续人为刺激带来好看得数据,还是痛下决心,通过改革和创新带领中国经济走过激流险滩,这是攸关中国经济前途和命运的选择。习近平在演讲中再一次强调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通过改革和创新战胜风险的决心。习近平肯定了深化改革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关键作用,肯定了市场和企业家的重要价值,肯定了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这种表态,对于那些一看中国经济下滑就呼吁刺激的人而言,无疑既有警示意义。笔者认为,从中长期周期而言,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海外投行期待的“崩盘”,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系统风险却随时可能爆发。而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一再延误改革时机、一再采用不当的刺激政策所致。身体虚弱,正气不旺,皆在于此。解决这些风险,不是以毒攻毒,再次采用刺激政策,而是痛下决心放弃刺激,重回改革正途。

笔者一直坚持认为,新常态下的中国仍然处在极为珍贵的战略机遇期。下一个三十年,仍然属于中国黄金发展的三十年,中国的增长方式将更加合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将更加包容,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将更为深刻和全面。但这种机遇能否兑现,取决于我们能否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对经济减速保持宽容,对调整中的风险不再回避和拖延。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适应新常态的关键是必须转换思维,把握新的历史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更直接一点说,能否痛下决心,深化改革,刮骨疗毒,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全面转换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创新能力的国家。

1.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分析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1)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①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③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④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3)正确认识新常态。

①经济进入新常态,是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会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转向创新驱动。②新常态是进步,新常态是“富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上了大台阶,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现在我们应当适时推动中国经济迈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个更大的台阶。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同推进,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我们也完全有信心、有实力化解“成长的烦恼”。

(4)积极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具有长期性,我们应该保持平常心。我们在宏观调控上要坚持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力求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①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②要为创新拓宽道路;③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④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总之,我们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也是对社会活力的解放,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我国2014年前三季度部分经济数据

注: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

材料二 从消费学角度来讲,随着群众的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消费层次会发生显著变化,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新型消费业态便应运而生。

2014年,家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家具品牌、家装公司开始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开始“返老还童”,开发或者推出了“年轻化”的家具和家装套餐产品。家居行业目标直指80后、90后新兴消费群体。80、90后的消费需求远远不同于70后,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的享受,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业内人士表示,抢占年轻消费市场,将成为未来衣柜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沿信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国内家居市场的走向带来重要影响。

材料三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材料四 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国际需求萎缩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进入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无论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是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处处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结合材料二,谈谈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的经济意义。(6分)

经济信息:①我国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往年,但总体平稳;②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每个要点2分)

经济意义: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③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每个要点4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企业应怎样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10分)

①调整经营战略,避免盲目扩张,注重提质增效,以适应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②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适应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劳动力供给减少的新形势,实现集约化经营。③调整产品结构。了解市场行情,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要,以适应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④调整企业分配,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增加职业工资,保障劳动者利益,以适应人力资源稀缺、收入分配结构优化。⑤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注重节能减排,主动适应资源环境约束。(每个要点2分)

(3)结合材料四,运用联系多样性分析我国为什么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12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分)②扩大内需,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蕴藏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有利条件,也看到了国际经济形势不稳、需求萎缩的不利条件。(3分)③扩大内需,既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外部条件,也把握了我国经济急需调整和转型,市场广阔的内部条件。(3分)④扩大内需,既注重了国际经济形势不稳、需求萎缩的客观条件,又恰当地运用了自身的主观条件,实施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故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3分)

以上就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提供的2015高考时事政治热点之中国经济新常态,更多精彩尽在威廉希尔app ,敬请关注!

相关推荐:

高考时事政治:2015年4月1日时事政治

高考时事政治:2015年1月国外时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