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必背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大放送

编辑:

2016-05-11

文化生活部分(考点整合)

◆  ◆

◆考点1: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点: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5、文化与综合国力: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

◆考点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优秀文化: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考点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

(4)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特色。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商业贸易 ,人口迁移,教育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①手段: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②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

◆考点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

特点:①相对的稳定性 ②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继承性

影响: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传统文化具有双重影响。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

◆考点5: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社会实践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重要途径)

②着眼于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对待外来文化)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重要途径)

②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

◆考点6: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

◆考点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怎么做?)

①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②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 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  ◆

◆考点8: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市场、文化产品、文化生活越是发展,以及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越需要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个人)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国家)奏响文化的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  ◆

◆考点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求:

①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③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  ◆

◆考点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根本任务(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③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倡导”( 党的十八大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首次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体现了理论上的创新性与自觉性,逻辑上的全面性与层次性,内容上的包容性与自信性,表述上的大众性与开放性。

生活与哲学部分

◆  ◆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认识(理论)实践有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过程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3、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4、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  ◆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整体也影响部分。

【方法论】:(1)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实质

【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状态)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量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和发展;

要坚持适度原则。

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与……协调发展(实现……向……转化)。

>>>>

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原理内容】: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注:注意题目中出现的重点、主要、关键、中心、首要、第一、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等词体现这一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结合起来总体方法论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

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

4、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的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  ◆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正确社会意识指导实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  ◆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  ◆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如何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

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差异性,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评价也不同,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评价标准: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  ◆

6、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并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而社会必须尽可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

◆  ◆

7、价值的实现方式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重视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客观条件)

积极创造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考政治必背考点(经济学)

高考政治必背考点(七大专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