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2017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编辑:

2016-10-02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②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

B.①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②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C.①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②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

D.①家无儋石之储②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解析 C项“为”都表被动。A项前一个“以”是连词“因为”,后一个“以”是介词“把”。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递进,后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D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后一个“之”起补充音节作用。

答案 C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刘超“忠谨清慎”的一组是   (  )

①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  ②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 ③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 ④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 ⑤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⑥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④是刘超做句容县令的政绩。⑥是皇帝不原谅任让的原因。

答案 A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超在做舍人时,因为自己的笔迹与皇帝的相似,所以从来不与别人有书信往来,每逢休假时也闭门不出,不接待宾客。

B.刘超家里非常清苦,可每逢皇帝赐予他东西,他都坚决推辞。皇帝对他大加赞赏,但却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

C.刘超在句容任上时,改变以前主者亲自估评百姓家财的做法,让百姓自报家产,这样所征收的赋税反而比往年多。

D.苏峻叛乱时,刘超和匡术、管旆等秘密商议带着皇帝逃跑,没到日期,事情泄露,被苏峻的部将任让捉去杀害了。

解析 “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错,应是“不改变其志向”。

答案 B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刘章的七世孙被封为临沂县慈乡侯,他的子孙们于是在这里安家。

(2)从早到晚大声哭泣,初一、十五就步行到墓地,哀伤感动了过路的人。

(3)等到苏峻叛乱被平定,因为任让和陶侃有老交情,陶侃特别想不杀他,于是向皇帝请求(赦免任让)。

参考译文

刘超,字世瑜,琅琊临沂人,是汉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刘章的七世孙被封为临沂县慈乡侯,他的子孙们于是在这里安家。刘超的父亲刘和,担任过琅琊国的上军将军。刘超少年时就有志向,担任县里面的小官吏,慢慢升迁为琅琊国的记室掾。因为忠君清廉谨慎被元帝提拔,一直侍奉在皇帝身边,于是跟从皇帝渡过长江,被任命为安东府舍人,专门掌管文章方面的事务。相府建起的时候,又担任舍人的官职。当时天下混乱,讨伐叛军,刘超认为自己职责在于皇帝身边,并且自己的笔迹与皇帝的笔迹相近,于是从来不与别人书信来往。当时每逢休假,就关起门来不和宾客来往,因此慢慢得到皇帝的信任。又因为在皇帝身边勤劳王事,被赐予原乡亭侯的爵位,享有七百户的食邑,转为参军。

中兴建时,担任中书舍人,被任命为骑都尉、奉朝请。当时台阁刚刚建立起来,平凡的业绩也没有建立,刘超的职责是掌管文书,又小心谨慎不让机密的事泄露,更加得到皇帝的亲近。再加上他生活清廉艰苦,穿衣也不穿两重的丝织品,家里连一瓦罐粮食都没有储备。每逢皇帝赏赐,他都坚决推辞说:“我是一般的小官,突然受到赏赐,没有德行却享受赏赐,担心受到什么指责。”皇帝嘉奖他,没有改变他的志向。不久外出担任句容县令,对于外人推心置腹,百姓非常感念他。往年征收赋税,掌管的人常常亲自四下外出诘责评定百姓的家财。到了刘超担任县令时,只是写一封信,每村分别送去,让他们各自上报自己的家产,统计完毕,送还县里。百姓都依据实情相报,征收的赋税,比往年还多。又到京城担任中书通事郎。咸和初年,因为回家为母亲守孝离开职位,孝服一天到晚不离身子。从早到晚大声哭泣,初一、十五就步行到墓地,哀伤感动了过路的人。

等到苏峻谋反的时候,刘超代替赵胤担任左卫将军。当时京师非常混乱,朝里的士人都让自己的家人到东边外地躲避灾难。义兴刘超原先的属官想接走刘超的家眷,可是刘超不听,把妻子儿女都安排在宫内。等到王师遭到失败,王导让刘超担任右卫将军,亲自侍奉成帝。成帝当时年龄只有八岁,即使在幽禁困厄的时候,刘超仍然教授成帝《孝经》《论语》。温峤等来到,苏峻开始猜疑朝中的官员,刘超和皇帝关系密切,苏峻更加怀疑他。后来王导逃离,刘超和怀德县令匡术、建康县令管旆等秘密商议,打算带着皇帝出逃。没有到约定的日期,事情泄露,苏峻派任让带领军队抓捕刘超和钟雅。皇帝抱着任让悲伤地哭着说:“你还我的侍中、右卫!”任让没有听从诏令,于是杀害了他们。等到苏峻叛乱被平定,因为任让和陶侃有老交情,陶侃特别想不杀他,于是向皇帝请求(赦免任让)。皇帝说:“任让是杀我侍中、右卫的人,不能原谅。”因此杀了任让。等到刘超将要改葬的时候,皇帝悲痛地想念他,下诏迁到离京城近的高处安葬,让自己出入的时候都能看见他的坟墓。追赠他为卫尉,谥号忠。刘超天性谦恭谨慎,历经三位皇帝,一直担任机密的官职,并且蒙受皇帝的恩遇,也并没有因为受到宠爱而骄横谄媚,所以士人都非常尊敬他。

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

扬士多轻侠狡桀。郑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晔时年二十余,心内忧之,而未有缘。会太祖遣使诣州,有所案问。晔往见,为论事势,要将与归,驻止数日。宝果从数百人赍牛酒来候使,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为设酒饭;与宝于内宴饮。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斫宝。宝性不甘酒,视候甚明,觞者不敢发。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众皆惊怖,走还营。晔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时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外内尽贺,而晔独否。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遂奔太祖。

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

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在位二年逊位,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     唱:通“倡”,倡导

B.心内忧之,而未有缘       缘:缘分

C.晔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委:托付

D.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     禽:通“擒”,活捉,擒拿

解析 缘:机会。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晔高族名人②余船以次俱进

B.①令因行觞而斫宝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①忿之有年矣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①至则克策,如晔所度②臣所过屠者朱亥

解析 A项连词,因为;介词,按照。B项介词,趁着;介词,依靠,凭借。C项代词,他;指示代词,这。D项“所”加一个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答案 D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刘晔胆略和才干的一组是   (  )

①才力过人,一方所惮 ②自引取佩刀斫杀宝 ③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④若军必出,祸今至矣 ⑤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 ⑥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解析 ①是说的郑宝。⑤是说他讲的事情。⑥是说太祖调兵遣将的事。

答案 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晔秘密安排壮健军卒,命令听行酒信号就砍杀郑宝,但郑宝对室内的动静十分清楚,刘晔自己拔刀砍杀了郑宝。

B.孙策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劝刘勋说上缭非常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来讨伐上缭。

C.刘勋,一个有几万军队的地方军官,因不听刘晔的劝告而最终穷迫得依附他人,青年刘晔高超的智略跃然纸上。

D.庐江郡内有山贼陈策,依凭险要地势据守,太祖认为过去派去的副将资望太轻,所以没能够攻克他。

解析 不是太祖认为派去的副将资望太轻,而是刘晔的观点。

答案 D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果从数百人赍牛酒来候使。

译文:

(2)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郑宝果然带了几百人携带牛肉好酒来问候使者。

(2)这样将军前进则被敌人挫败,后退又没有归路。

(3)陈策这些毛贼,是趁着动乱而跑到这里的,他们依靠险恶的地形而形成强大的力量,而且没有什么爵位来得到民众信服的。

参考译文

刘晔字子扬,淮阳郡成德县人,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汝南郡人许劭是公认的会识人才的人,这时正在扬州避难,称赞刘晔有辅佐天下的才能。

扬州士人多轻佻侠义,郑宝最为骁勇果敢,才力过人,地方上的人都惧怕他。郑宝想要驱使百姓渡水到江南去,因为刘晔出身贵族,又很知名,试图强逼刘晔为他倡导这个行动。刘晔当时二十多岁,心里很为这件事忧虑,但没有合适的机会解决它。适逢太祖派遣使者来到扬州,查问有关情况。刘晔前去会见使者,为了和使者一起评论世事形势,便邀请他一起回府,住了好几天。郑宝果然带了几百人携带牛肉好酒来问候使者,刘晔命令家里的奴仆带领郑宝的随从坐在中门外面,为他们设置酒饭;自己与郑宝在内室设宴痛饮。秘密安排了壮健军卒,命令他们听行酒的信号而砍杀郑宝。郑宝生性不喜欢饮酒,对室内动静看得十分清楚,行酒的人不敢发出信号。刘晔只得自己拔出佩刀砍杀了郑宝,众人都非常震惊害怕,逃回军营去了。刘晔将这些军队托付给庐江太守刘勋。

这时刘勋的兵力在江淮之间是很强大的。孙策非常厌恶他,便派遣使者携带厚礼,送信劝说刘勋说:“上缭的土著宗族屡次欺负我方,我恼恨他们已有好几年。现在我去袭击它,路途多有不便,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来讨伐它。上缭非常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请您出兵作为外援。”刘勋相信了孙策的话,又得到孙策送来的珠宝、葛布等珍贵礼物,很是高兴。内外官员都来庆贺,而刘晔独独不这样认为。刘勋询问他为什么,刘晔回答说:“上缭虽小,但城池坚固,很难进攻,防守容易,不是十几天就能攻克的,攻击太久了就会造成在外作战的士兵疲惫,而自己国内空虚的局面。如果那时孙策乘虚袭击我们,我们的后方肯定坚守不住。这样将军前进则被敌人挫败,后退又没有归路。如果您执意出兵,灾祸现在就到了。”刘勋不听从刘晔的劝阻,兴兵攻打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刘勋的后方。刘勋穷困窘迫,只好投奔太祖。

太祖到达寿春县,这时庐江郡境内有山贼陈策,手下有几万民众,依凭险要地势据守。以前曾经派遣副将前去进剿,没有能够攻克。太祖询问部下可不可以讨伐山贼。刘晔说:“陈策这些毛贼,是趁着动乱而跑到这里的,他们依靠险恶的地形而形成强大的力量,而且没有什么爵位来得到民众信服的。以前派去剿灭他们的副将资望太轻,而中原地区又尚未平定,所以陈策敢于凭借险要坚守。现在天下初步平定,可以先征讨后降服。大凡畏惧死亡、追求奖赏的心理,无论上面的智者和下面的愚民都是相同的,更何况明公如此仁德,已是向东征讨而西方抱怨大军不来,现在先公开进行赏赐招募,以大军相威逼,只要诏令一宣布,陈策军营就会大门四开而贼兵自行溃散了。”太祖笑着说:“您说的还颇有些道理!”随即派遣猛将在前先行,大军殿后,一到那里就收服了陈策,完全如同刘晔所预料的那样。

太和六年,刘晔因病拜官太中大夫。在职两年便辞官了,就在这时他去世了,谥号为景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瑜不从。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因黜瑜,而升侁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侁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徙京东西路,河决澶渊,而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荐举之权,而当路非贤,耻也。”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侁往见,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优使京东。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侁往救之,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居无何,卒,年六十九。(节选自《宋史•鲜于侁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   课:征收

B.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  式:标准

C.且诘侁不散之故  诘:调查

D.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  窜:放逐

解析 “诘”是“责问”的意思。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称其名于上官②念东国困于役

B.①而议欲勿塞②而当路非贤,耻也

C.①前使者畏其凶②其所往来书文

D.①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②以忠义分谴

解析 B项都是连词,表转折。A项①介词,向;②介词,被。C项①人称代词,他的;②指示代词,那些。D项①介词,用;②介词,因为。

答案 B

8.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鲜于侁秉公执法和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  )

A.①立杖之,恶类屏迹②郡守以下效之

B.①青苗之法,愿取则与②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C.①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②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D.①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②作《议河书》上之

解析 A项“郡守以下效之”表明鲜于侁率先垂范的影响和结果。B项“青苗之法,愿取则与”属于鲜于侁辩解托辞。C项“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表明鲜于侁不畏权臣,举荐贤才。

答案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了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了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解析 “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与文意不符。

答案 D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鲜于侁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恳切符合实际。

(2)万年县令不能胜任职责,拘押的囚犯积压过百,官府让(鲜于侁)前去处理,几天之后,使监狱一空。

(3)怎样才能得到一百个像鲜于侁这样的人,分布于天下呢?

参考译文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情庄重,刻苦学习,考中进士。庆历年间,天下大旱,皇上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侁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恳切符合实际。唐介和他是同乡,在上级官吏前称赞他,接连上书推荐他。调任黟县令,奸民汪氏富有而狠毒,横行乡里,因事犯法,官吏们都来拜见说:“汪氏家族败坏了不少前任的县令,现在不放了他,会给以后留下祸患。”鲜于侁发怒,立刻杖打他,恶人都隐没了踪迹。

后任绵州通判。绵州在蜀州的左边,官吏因袭旧风贪污成风,甚至要士卒供给他们木炭、草豆,卖水果蔬菜多收取余利。鲜于侁一切都不拿取,知州以下的官吏都效法。万年县令不能胜任职责,拘押的囚犯积压过百,官府让(鲜于侁)前去处理,几天之后,使监狱一空。任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实行,下诏各路分别定出助役缗钱的数额,利州转运使李瑜定了四十万。鲜于侁争论说:“利州百姓贫困土地贫瘠,有这一半就行了。”李瑜不听。当时各路所确定的役钱都没有完成,神宗肯定了鲜于侁的意见,告诉司农曾布让他颁布下去作为标准。因此贬黜李瑜,提升鲜于侁任副使。所属百姓不要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查访处理,并且责问鲜于侁不发青苗钱的缘故。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愿意借的就借,百姓不愿借,怎能强迫他们!”

周永懿守利州,贪婪暴虐不守法纪。前任使臣害怕他的凶恶,不敢追究他,鲜于侁把他捉到狱中,流放到衡湘。二税要交纳绢和丝绵,鲜于侁奏请听任百姓用零星绢绵交纳绢税。后来有一叫李元辅的人,总是变着法多收取,乡亲们流泪说:“老运使立下的规矩,怎么能改变呢?”大概因为鲜于侁的侄子鲜于师中也任这个职务,所以称他为“老”来区别。调到京东西路,黄河在澶渊决口,但有朝臣议论想不堵塞,鲜于侁说:“东部州汇聚水的仅有两个水滩,夏秋季雨水过多,尚且溢出造成危害,如果放纵大河水入,百姓就成为鱼了。”作《议河书》呈上,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王安石、吕惠卿当政,正直的人大多不被容纳。鲜于侁说:“我有荐举的权力,但当政者不是贤才,我感到羞耻。”所以凡他所举荐的人,都是正直不合时宜的人。

元丰二年,召他入对,任命他为扬州知府。苏轼从湖州入狱,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路过扬州,鲜于侁前去见他,台吏不让他见。有人说:“你和苏轼相知很久,那些往来的书信,应该烧掉不要留下,否则将会获罪。”鲜于侁说:“欺骗君主辜负朋友,我不忍心这样做,因为忠义分担谴责,是我所愿。”为举吏所牵累,罢为西京御史台主管。

哲宗即位,想到东部地区为役法所困,吴居厚聚敛残害百姓,放逐了他,又让鲜于侁出使京东。司马光在朝廷上说:“以鲜于侁的贤才,不该让他居于外任。看看齐鲁地区,已经非常凋敝,需要鲜于侁去救助,怎样才能得到一百个像鲜于侁这样的人,分布于天下呢?”士人百姓听说他又来了,像见到慈父慈母一样。

授官做集贤殿修撰,知陈州。不久,去世,时年六十九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清代汉名臣中,其以赀郎进者二人,一为李敏达公卫,一为李恭勤公世杰。恭勤公贵州黔西州人,少入赀为江南某司巡检。帝南巡,公司船跳木。时雨后泥滑,上登舟时偶失足,公遽起扶之。督抚恐,缚之请命,上笑曰:“微员中有如此忠爱者。”命立擢知州,后官至四川、江南总督,以廉能称职。帝屡欲以为阁臣,有毁之者,言公不由科目,例不可官内阁,乃中止。

公督川时,蜀中自金川用兵以来,府库空竭,又承福文襄王积奢侈后,征调赋敛无度,州郡皆疲敝。公设厉禁,凡府州县,无事则不复入成都郡,即以公事来者不过数日,不得蓄音乐、侈宴会;不得饰舆马衣服;朝珠之香楠犀碧、蟒服之刻丝顾绣者,皆有禁。

公官总督数年,未尝宴一客。成都将军新莅任,公思不为置酒则太慢,置则破禁,遂乘其家口抵任时馈一蒸豚、一烧羊,使标下武弁婉告曰:“本欲屈入署,适闻眷属至,谨以此为佐家宴。”属吏白布政使以下,亦未始具一饭。

元日,则先饬厨为菜疏十数斛,有下属谒见者,公遣人告曰:“知君等劳苦,当饷以食。”遂设食,饲之毕,公然后出坐堂皇,受礼毕,即令府厅州县等递谒。司道府厅礼毕,告曰:“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乘舆到门。道有远近,必日西始归,徒苦仆从,无益也。况若曹亦有父母妻子,岁首例得给假,诸君何不早归,令若曹亦放假半日乎?”属员皆应曰:“诺。”于是元日虚文始革,其风趣也如此。

及督两江时,福文襄王征檄调各督抚府库饷银,他人无不应命,惟公力持不与,曰:“不见部文征拨,誓不敢发此饷,有亏朝廷之府库也。”福亦无如之何。其严厉又如此。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改动)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司船跳木         司:掌管

B.命立擢知州       擢:提拔

C.亦未始具一饭      具:准备

D.于是元日虚文始革     虚:虚假

解析 虚:不合实际。

答案 D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以赀郎进者二人②其风趣也如此

B.①缚之请命②有毁之者

C.①无事则不复入成都郡②置则破禁

D.①公思不为置酒则太慢②谨以此为佐家宴

解析 A项代词,那些;代词,指李恭勤。B项均为代词,指李恭勤。C项均为连词,就。D项均为介词,给。

答案 A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世杰节俭或提倡节俭的一项是    (  )

①蜀中自金川用兵以来,府库空竭 ②凡府州县,无事则不复入成都郡 ③即以公事来者不过数日 ④不得蓄音乐、侈宴会 ⑤公官总督数年,未尝宴一客 ⑥他人无不应命,惟公力持不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解析 ①写战乱导致府库空竭。⑥写李世杰严厉,坚持原则。

答案 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通过记叙李世杰为官的故事,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倡导节俭、严厉而又不乏风趣的清官形象。

B.皇帝南巡时,李世杰掌船不力,加上雨后路滑,皇上登船时不小心差一点跌倒。督抚非常害怕,捆绑着他去皇帝那儿请命。

C.李世杰做官讲求节俭,一切奢侈浪费行为都加以禁止,并且从不打破禁令,连成都将军到任也不例外。

D.在福文襄王征调各督抚府库的饷银时,李世杰因为没有见到朝廷的相关文书,坚持不给,表现了他坚持原则的一面。

解析 “掌船不力,加上雨后路滑”错,文中是“雨后泥滑”,没有“掌船不力”之过。

答案 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元日俗例,上司属员虽不接见,亦必乘舆到门。道有远近,必日西始归,徒苦仆从,无益也。况若曹亦有父母妻子,岁首例得给假,诸君何不早归,令若曹亦放假半日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按照)元日的旧习惯,上司属员即使不接见,(官员们)也一定乘车登门(拜访)。道路有远近,必定到了傍晚才回去,只是(或“白白地”)让随从辛苦,没有好处。况且你们这些人也有父母妻子孩子,在年初按照惯例应该给你们假期,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回去,让你们也放假半天呢?

参考译文

在清代汉族名臣里面,其中凭借捐资当官的有两人,一个是李敏达公卫,一个是李恭勤公世杰。恭勤公是贵州黔西州人,年轻时为官做江南某司巡检。皇帝南巡,李恭勤掌管登船的横木。当时雨后泥滑,皇上登船时偶然失足,差点跌倒,李恭勤赶忙站起扶起皇帝。督抚非常害怕,捆绑着李恭勤请求处理,皇上笑着说:“下级官员中还有这样忠诚可爱的人。”命令立即提升为知州,后来官至四川、江南总督,凭着廉政有才干任职。皇帝多次想让他担任阁臣,有一个官员诬陷他,说他不是通过科举做官的,按旧例不能担任内阁,皇上就中止了这件事。

李恭勤管理四川时,蜀中自从金人入川用兵以来,府库空竭,又加上福文襄王生活过于奢侈,征调赋税没有限度,州里、郡里都疲劳不堪。李恭勤制定严厉的禁令,凡是府州县,没有要事就不要进入成都郡,即使因公事来也不能超过数日,不得参与歌舞、豪华的宴会;不得过于装饰车子、马匹、衣服;朝珠中的香楠犀碧、蟒服上的刻丝顾绣图案,都有明确的禁令。

李恭勤担任总督几年,不曾宴请过一位客人。成都将军新到任,李恭勤考虑到不给他摆酒宴就有怠慢之意,摆酒宴就要破坏禁令,于是趁着他的家人到达时赠送了一只蒸猪、一只烤羊,派手下武弁委婉地转告说:“本想委屈您去官署,恰好听说家眷到了,谨用这些食物给您添加些家宴用。”嘱咐官吏告诉布政使以下官员,也不要准备酒宴。

元日那天,就预先告诉厨房准备了十数斛蔬菜,有前来拜见他的下属,李恭勤派人告诉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劳累辛苦,应当用食物犒赏。”于是上饭,吃完后,他才出来坐在大堂上,接受完礼拜,就让府厅州县等按顺序接见。接见完司道府厅的官员后,告诉他们说:“(按照)元日的旧习惯,上司属员即使不接见,(官员们)也一定乘车登门(拜访)。道路有远近,必定到了傍晚才回去,只是(或“白白地”)让随从辛苦,没有好处。况且你们这些人也有父母妻子孩子,在年初按照惯例应该给你们假期,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回去,让你们也放假半天呢?”下属官员都应声答道:“是。”于是元日不合实际的礼节开始改变,李恭勤的风趣幽默就是这样。

等到掌管两江时,福文襄王征调各督抚府库的饷银,其他的官员没有不答应的,只有李恭勤极力坚持不给,说:“没有看见朝廷相关的公文征调,绝不敢发放这些饷银,来亏缺朝廷的府库。”福文襄王也没对他怎么样。李恭勤的坚持原则又是这样啊。

文言文阅读(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是时,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①之率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阖门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职,闺门之内严若朝廷。而忠敬乐易,乡人化之,皆逊弟焉。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须,未必不自悟也。”

广汉张栻与九龄不相识,晚岁以书讲学,期以世道之重。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注 ①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学行为里人所宗       宗:尊崇

B.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佚:放纵

C.或未可与语,则不发            发:发放

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措:放弃

解析 发:启发,阐说。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②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①俗俭啬而鲜知学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男女以班各供其职②余船以次俱进

D.①与弟九渊相为师友②若入前为寿

解析 C项都为介词,按照。A项都为连词,①表承接;②表假设。B项都为连词,①表并列;②表转折。D项①动词,成为;②介词,给。

答案 C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九龄性情周谨的一组是    (  )

①哀毁如成人 ②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③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 ④益严规矩 ⑤整襟正卧而卒 ⑥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解析 ①表现他对母亲感情深。②表现他的博学。③表现他重视习武。

答案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但在秦桧把持朝政时,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学员都不遵循礼法,陆九龄就干脆回家,一边跟着父亲兄长努力讲学,一边求名师读百家,昼夜发奋博览群书。

B.陆九龄在乾道五年考中了进士,本来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学说,就改任兴国军教授。只是还没上任,就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人心惶惶。

C.陆九龄不仅在追求博学和习武练兵上用心,在治家方面也井然有序,他以礼传教对社会影响也比较大。他去世后,皇帝赠奉赐谥,学者文人也给予了他很高评价。

D.陆九龄对于向他求教的人其授课方法是灵活的,如果人家需要他讲,他就从容地陈               述讲解;如果人家并不说出自己的困惑,那他也不急于先为人师,而是尽量让对方自

己体悟。

解析 “但因为亲近黄老道家说”的说法不合文意,因为第二段有“闻新博士学黄、老……‘此非吾所愿学也”。“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句应理解为“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而改任兴国军”。

答案 B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了他。

(2)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

(3)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