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练2016

编辑:

2016-05-13

6.(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颔联写登楼远眺之景,请说说为什么写的好?(4分)

(2)尾联言简意明,意味却深沉丰富,请简要赏析其中的思绪和情感。(4分)

[答案] 6.(1)①从整体上写登高览胜,不但宣城秋境尽收眼底,而且间接写出“山晚” “晴空” 的澄彻明净,可任意纵目的畅快惬意。②用比拟,以“明镜” 写秋水的澄明和“晚晴” 时的水光潋潋,用“彩虹” 状双桥在夕阳下的倒影,写出秋色斑斓的水光天气。③以动写静,“夹” 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 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降的动感,令人遐想。④江水,双桥相映成趣,互为烘托。“明镜” 让彩虹的色彩更为瑰丽,“彩虹” 使“明镜” 更为清澈晶莹。(能从两个角度,用贴切的表现手法支持阐释即可)

⑵ ①诗人临风缅怀南齐的谢朓,心情复杂,但没有人理解,也无人愿理解,深刻的孤寂溢于言表。(2分)②诗人有怀想、追慕谢公的绵绵情思;诗人才华卓著而仕途困顿,与当年谢朓的命运如出一辙,临秋登谢朓之楼,思慕中有纠结,纠结中有感叹,感叹中有悲苦;不被理解,孤寂和苦闷;秋风袭袭,正是诗人心中凄风苦雨的写照。③诗人登高所眺,人烟苍寒,橘柚黛青,梧桐泛黄,秋色冷凉,沉重抑郁,凄怆荒寒;诗人追远怀人,思绪跨越古今,走得越远,受伤越深,深沉苦闷,五味俱陈。(②③两点,点到即可2分)

[解析] 6.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 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 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 ,下两句写“山晚晴空” ;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 指句溪和宛溪。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 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 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 的影子落入“明镜” 之中去了。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诗人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解析 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 ;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 两个字。“怀谢公” 的“怀” ,是李白自指,“谁念” 的“念” ,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 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7.(安徽省黄山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8分)

中吕•满庭芳

姚  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①。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选自《元曲三百首》)

注释:①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 之一。诗豪:诗中的英豪。

8.“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 两句在曲中起什么作用?结合曲内容简要分析。(4分)

9.联系全曲,简析“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三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7.8.答案 ①起转折、过渡作用。②由“酒圣诗豪” 的登临转到“我” 的登临;③由" 天风海涛" 的动态、壮美的画面转到“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 相对静态、优美的画面;④作者的情绪由高昂豪放转到平静舒展。(4分,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9.答案 ①“供吟笑” 三句是说,眼前又如此天地、风景可供“吟笑” ,那我退休后一定来此居住,绝不等老僧的召唤,但眼下还“功名” 未了,还要去奔波国事。②联系此曲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既有志于功名事业,又向往宁静舒适的生活。(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

[解析] 7.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 两句位于诗歌中间部位,往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酒圣诗豪” 的登临,启下写自己的登临所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可知,可是诗人俗事缠身,向往自由隐逸生活的情怀。

8. (2014湖北,14,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答案] 8.(8分)(1)(5分)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3分)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解析] 8.(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只要结合诗歌内容作答即可。 首联第一句就说“一点灯残”“酒醒”,第二句说“已携”,“已”紧扣题目中的“早”,说明很早就出发了。诗人在如豆的一点残灯里醒来,说明昨夜喝酒太晚,也忘记吹灯,就睡着了。昨夜的残酒气息还在,残灯未灭,就携带一把剑孤独上路(首联画面呈现)。可见时间之“早”。颔联第一句 “闻鸡唱”,说明此刻大地一片寂静, 一两声的鸡叫声呼唤人们该起床了。颔联第二句“独向长空背雁行”中的“独”字, 说明路上只有诗人孤身前行,可见时间之“早”。颈联第一句“白草近关微有路”中的“微”字,写出了靠近边关的地方,草上覆盖着大雪,因为天暗,也看不清前方的路在哪里。 可见时间之“早” 。

(2)可以依“三步走”的方法进行解答:一是答其在诗句中的意思或呈现的场景;二是该字所使用的手法;三是答诗人表达的感情。诗人在如豆的一点残灯里醒来,昨夜的残酒气息还在,携带一把剑孤独上路。此刻,只听到一声声的鸡叫,飞雪飘飘,诗人愁苦地望着飞雪,独自背对着南行的大雁向北前行。大雁们尚有伴儿一起飞,而诗人只有一人一剑,孤身行走在去往边塞之地的路上。加上这一“背”字,把诗人的孤独和悲苦描写得淋漓尽致。

9. (2014天津,14,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 春

[宋]黄 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答: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答: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

[答案] 9.(8分)(1)花瓣飘落 柳絮飘飞 春风将尽 子规啼叫

(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解析] 9.(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抓住关键词“暮”的含 义,在文中找到与“暮”相关的具有暮春特征的具体意象。

(2)首先找出描写桃花的诗句,一句“无人见”表明无法通过视觉直接描写桃花的形态,但后文又写到“涧水香”,涧水是不应该有香味的,那么它的香味从何而来?只能是来自掉落的桃花。本诗虽未直接写桃花,却通过涧水之香暗写了桃花之香。

(3)《暮春》中作者通过落花、柳绵、东风老、斜阳、子规等带有明显感伤、哀愁特点的意象,为我们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中作者用清新明丽的语言写出漫步春山的所见所感。通过春日延长的白昼、安静的流莺、忙碌的飞燕、无处可见的落花和被花瓣染香的涧水等意象,描绘出一幅优美恬静的暮春山景图,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愉悦闲适之情。

10.(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10题,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②酝藉:同“蕴藉” 。③木犀花:通称桂花。

8.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4分)

9.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想等年,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①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②             ,芳菲菲其弥章。      (屈原《离骚》)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官,           。           (李密《陈情表》)

④    ,梦啼妆泪红阑干。         (白居易《琵琶行》)

⑤    ,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⑥鸟雀呼晴,           。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 10.8.答案 主要叙写了观景、熬药、读书、赏花等日常琐事, 闲静中显出闲适、淡泊之情。

9.答案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末句将木犀拟人化, “酝藉” 即写出木犀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 ,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借以表达了作者对木犀花的喜爱。

10.答案 甲: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乙: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佩缤纷其繁饰兮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夜深忽梦少年事  吴质不眠倚桂树  侵晓窥檐语

[解析] 10.8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上阕;大病之后方能活动谓之病起,病体初愈显得更加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飞霜;静卧在床对着窗儿,看着那弯缺的弦月发出的淡光渐渐地洒满纱窗。 病后饮用的是用连枝带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盐一齐煮成的茶。 “分茶” 则专指不放置姜与盐之茶。这里的“莫分茶” 是病人此时所饮用的不是“分茶” ,而是要饮用放置了姜盐的茶。下阕:可以尽情阅读枕边诗书;门前的风景在下雨的时候是更加清新诱人。木樨花终日向人温雅清淡。 诗书与景物对养病的词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个 “好” 字、一个“佳” 字便点足了。同时也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9解析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既要分析其使用特点,又要指出其表达效果。拟人(比拟)。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 “向人” ,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酝藉” ,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 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 形容,亦极得神。“酝藉” 又指含蓄香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花的喜爱与词人怡然自得的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题型完全与安徽2013高考一致,采用二选一的选考模式,甲为一首诗,乙为组合。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10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 ,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注意“赢” “ 檐语” “ 胥” 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兮” “ 也” 等字。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专项练习2016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写作专题演练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