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21
19.(湖北省黄冈市2013年秋季高三年级期末考试)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 “雅” “颂” 三大部分。《氓》属于“卫风” ,《采薇》属于“小雅” 。
B.长篇小说《高老头》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此小说在《人间喜剧》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也是《人间喜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人间喜剧》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是在《高老头》中第一次出场。
C.马丁•路德•金,美国重要的政治领袖,1963年8月28日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D.《三国演义》共写大小战争数十次,重点却极为突出,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关乎全局,同时也关乎主要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战争,写得最为出色。
[答案] 19.5.答案B
[解析] 19.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20.(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2月第一次调研测试)《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 ▲ 依据唐代诗人 ▲ 的《会真记》改编而成的一部杂剧。(2分)
[答案] 20.(2分)王实甫、元稹
[解析] 2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要加强识记,此题不难。
21. (江苏 省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简答题(10分)
(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 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 所写的事件。(4分)
答: ▲
(2)《子夜》第七章结尾写到:“他(吴荪甫)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什么大计画——也不妨说是大阴谋,此时在这胜利光下也不再能够威胁吴荪甫。” 吴荪甫在哪两条战线上取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大计画” 指的是什么?(6分)
答: ▲
[答案] 21.(1)张松(1分)。杨修为了让张松知道曹操的才能,让手下拿来曹操的兵书《孟德新书》(1分),张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笑话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 能暗诵如流(1分),并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无一字差错。(1分)
两条战线:厂里工潮已经解决(2分);公债市场上首战告捷(2分)。大计画:金融资本家打算在工业方面发展势力(1分),以金融资本支配工业资本(1分)。
[解析] 2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所写人物是西蜀的别驾张松。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名著时,一定要处处留心,不可走马观花。
22.(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写出“程朱理学” 开创者“二程” 的名字。(2分)
答: ▲ ; ▲ 。
[答案] 22.程颢、程颐。(2分。每点1分)
[解析] 2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备考时即要记得牢,还要记得准。
23. (2014江苏,25,10分)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答:
(2)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4分)
答:
[答案] 23.(1)“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2)关系:后者否定前者。心态:自己感到虚无、迷茫、寂寞,但不愿将它们传递给读者。
[解析] 23.(1)“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红楼梦里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联诗。鹤过寒塘垂影渡,冷月照花葬魂归。从字面角度来讲就是描写了两个场景,鹤飞过寒塘,但诗人不直写,而写是鹤影渡过了寒塘。冷月照花,花谢花归花落尘。其实是诗人葬花,但她却选了葬花场景中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冷月,将心寄托在冷月身上,表达情思。要结合原著,合理说明,注意分清要点。
(2)鲁迅当时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一心想改变国民的劣根性,但任重道远,能不能完成还是个未知数,自己的未来究竟会怎样?一想到这,鲁迅的心里有一种发慌的感觉,突然就害怕起来了。至于“路”的说明,只是想表达一种善意的“希望”和良好的祝愿。
24. (2014福建,7,5分)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晃解陈宫至。(曹)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陈宫被俘前辅佐的是谁?陈宫所说的“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的有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
[答案] 24.(5分)(1)(第一问)吕布
(第二问)【要点】①陈宫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 ②外逃时路遇吕伯奢 ③曹操为绝后患,杀了吕伯奢 ④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而去(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贾宝玉
(第二问)【要点】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 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
(第三问)【要点】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意思对即可)
[解析] 24.(1)第一问应结合原著相关情节准确判断;第二问可结合选文中曹操、陈宫的对话来解读,其中的“汝”指曹操,应结合原著相关情节准确理解所指何事。曹操当年误杀 吕伯奢家人,让陈宫觉得尚情有可原,但在途中为绝后患而杀了吕伯奢,则让陈宫觉得曹操“心术不正”,所以决定弃之而去。
(2)贾府建好大观园之后,贾政邀众清客观赏,并给园中各处建筑题写匾额、对联,借此让宝玉展示自己的才华。宝玉出园后,遇到众小厮讨赏,即本题所选语段。第二问要结合原著及选段内容,准确理解贾政此举的心意;第三问应结合选段下文的内容准确概括。
25. (2014江西,16,3分)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3分)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玄德闻言大惊失色,是因为担心之前的哪件事被曹操觉察?
答:
[答案] 25.衣带诏上签名(参与密谋伐曹)。或:担心自己学圃,实是韬光养晦的用心被曹操识破。
[解析] 25.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记载,董承接受汉献帝衣带诏,联合多人结义状欲除曹操。选段出自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本回记载,董承夜访刘备出示衣带诏,刘备签字同意参与除操计划。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就是刘备韬光养晦学习种菜,曹操派人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26.(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4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中湘云、袭人劝说宝玉,宝玉听了大觉逆耳,并称赞林黛玉从来不说这样的混账话。他们跟宝玉说了什么混账话?黛玉听到宝玉的表白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具体说明原因。(6分)
(2)“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这是《茶馆》中谁的台词,他为什么要这样说?(4分)
[答案] 26.(1)叫他走仕途经济之路(2分)。所喜,果然是知己;所惊,不避嫌疑称赞;所悲,父母早逝,无人做主,自己有病;所叹,你我为知己,何必有金玉论。(4分,每点1分)
(2)李三(1分)。一是对政治不满。政治的改良没有让社会好转,反而让百姓的生活越变越差。二是对王利发不满。茶馆改良致使活儿增多,但王利发既不涨工资也不添人,李三不痛快(3分,答对一点得2分,二点全对得3分。)
[解析] 26.(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考生要对名著内容非常熟悉。答题时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名著时,一定要处处留心,不可走马观花。
27.(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4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 文中提到的“庄荀” 指谁?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庄荀皆文士而有学者,其《说剑》《成相》《赋篇》,与屈骚何异。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词艰。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博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子云唯奇故不能奇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
[答案] 27.庄周荀况(2分,答成“庄子和荀子” ,不给分。)
[解析] 2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要加强识记,此题不难。
28.(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2月第一次调研测试)简答题(10分)
⑴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人物几乎无所不在。请列举出《药》、《明天》中的帮闲人物。(5分)
⑵《三国演义》中,袁术部将纪灵领兵攻打刘备,当他得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后,连忙派人致书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 ?吕布具体用什么计策“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 ?
[答案] 28.(1)《药》:刑场上伸长脖子的看客们,茶馆里的“驼背五少爷” 、“花白胡子” ;《明天》:红鼻子老拱(或:红鼻老拱)、蓝皮阿五。
(2)①因为吕布事先接受了袁术送去的粮草和要他按兵不动的密信。 (1分) ②吕布让人把刘备和纪灵同时请来赴宴。(1分)开宴不久,吕布叫人把画戟插在辕门外,与刘备、纪灵约定:如一箭射中画戟枝尖,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两家再战。(2分) 结果,吕布一箭射中画戟枝尖,纪灵只好罢兵而去。(1分)
[解析] 28.(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能力。考生要对名著内容非常熟悉。答题时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
(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能力。考生要对名著内容非常熟悉。答题时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
29.(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2月第一次调研测试)从上述材料看,《西厢记》在创作上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请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答案] 29.不直接道出写作意图,而是通过多次曲折描写让读者自然感知。
[解析] 29.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观点态度的能力。“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 “文似看山不喜平” ,写文章要懂得波澜起伏。
附参考译文:
写文章的妙法,是眼睛关注着彼处,手上却写着此处。一部《左传》,大部分就都用的是这个方法。如果不懂这个方法,眼睛关注着此处,手上也写着此处,那么文章就一览无余了。《西厢记》最是懂得这种方法。写文章的最妙的方法,是眼睛关注着此处,却不这么写,从远处写来,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点破时,就停住笔,再从远处写起,换个角度再写,再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点破时,又停住。如此数次变换角度,都从远处写起,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道破时,立刻止笔,不再写出眼睛所关注处,而是让人从文外不经意地自然地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西厢记》纯是用的这一种方法。
30.(江西省南昌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16)《巴黎圣母院》第7卷中说,爱斯梅拉达“每次提起那两个人都十分恐惧” 。这两个人除了克洛德之外,还有一个人是谁?这个人与爱斯梅拉达是什么关系?爱斯梅拉达“恐惧” 这个人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30.另一个是隐修女(居第尔)(1分),她与爱斯梅拉达是母女关系(1分),因为女儿被吉普赛人调换走后极度仇恨吉普赛人(1分)。
[解析] 30.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能力,需要在考前阅读过名著,没有一定的剧情的熟悉程度,本题不好做。
31.(江西省红色学校六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20)(幽州太守刘焉) 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
刘焉为何出榜?“英雄” 指的是谁?他看榜文后发生了什么事?(3分)
[答案] 31.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为镇压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召募义兵。(1分)这位英雄指的是刘备。(1分)刘备看榜文时结识了张飞,张飞提议招募乡勇起事,随后他们又结识了关羽。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他们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然后一道去投了刘焉。(1分)
[解析] 31.本题考查《三国演义》的阅读能力。由“涿县” 可知,这位英雄是刘备,他看榜文后发生的事是“桃园三结义” 。
32.(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3月质量调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俗” 有通俗与庸俗之分。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 ”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通俗是喜爱朴素的。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1分)
A.白俚(lǐ) B.老妪(yù) C.卑(bēi)俗 D.绮(yǐ)丽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竹枝词” 是由古代的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诗歌体裁。
B.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李绅的《悯农》。
C.《忆江南》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后被用作词牌。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答案] 32.(1) D
(2) D
(3) B
[解析] 32.(1)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绮” 应读qǐ。
(2)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中,白居易应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倡导了中唐新乐府运动。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道破通俗的秘密的诗句只有“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
33.(福建省福州市2014届高三毕业班质检)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 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第二十六回)
这是谁写给谁的一封信?写信人最后是如何践诺的,请简述经过。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唉!那好,我的老伙伙计,不瞒您说,我把您您您想知道的都告诉您吧,我宁可把女……女……女儿……扔……扔进卢瓦河,您明明明白吗?也不……不想把她……嫁……嫁给她的堂堂堂弟。您可以……把……把这话……说出去。先不说吧,让他们……嚼……嚼舌头去。”
文段中的“我” 和“您” 分别指的是谁?所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简述经过。
[答案] 33.(1) 关羽写给曹操(写信人、收信人顺序颠倒为错)。(2分)赤壁之战时,关羽立下军令状,守华容道。(1分)曹操果然败走华容道,亲自向关羽求情,关羽陷入理性与情义的矛盾之中。(1分)几番犹豫之后,关羽选择了“义” ,把马头勒回,让众军“四散摆开” ,放走曹操,践行了此前的“报余恩” 的诺言。(1分)
(2) “我” 是葛朗台先生,“您” 是公证人克罗旭。(2分)他们谈论的事是:葛朗台先生的弟弟纪尧姆葛朗台因债务缠身决定自杀, 临死前,将儿子打发到索漠城托付给兄弟,(1分)引发大家对葛朗台要把女儿嫁给侄儿的议论。(1分)但金玉其外的侄儿是个穷光蛋,葛朗台对其不屑一顾。( 1分)
[解析] 33.(1) 本题第一问好回答,第二问关于“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的诺言于何时何地兑现,则需要对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非常熟悉。
(2) 解答名著题,必须熟悉相关情节,这段文字是葛朗台对公证人克罗旭所说的一段话,表达了对女儿要嫁给侄儿夏尔的态度。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题就分享到这里了,二轮复习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希望上文能帮助大家做好高考第二轮复习,请继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