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2016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编辑:

2016-02-02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一、(15分)

1.A(B.“载”读zài;C.“糙”读cāo;D.“踽”读jǔ)

2.D(A.额手称庆  B.三脚架  C.坐镇)

3.D(“趋向”指 朝某个方向发展,“取向”指选择确定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方面、方向;句子意在表现“核心价值”的内涵,即所做出的取舍,故应使用“取向”。“纵然”的意思是“即使”,表假设关系;“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多与法则、规程、制度、政策等搭配;“违犯”指违背触犯,多与法规、法令等搭配。)

4.B(“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A.“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用以表现微信发展迅猛不合语境,可使用“如日中天”。C.“曲尽其妙”是指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在句中不能用来陈述“歌曲”,属望文生义。D.“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属对象误用。)

5.C(A.成分残缺,应删除“随着”。B.句式杂糅,应在“建议”后加逗号断开,并在“很快被中央采纳”前加“这一建议”;或者在“联合提出”后加“的”字。D.搭配不当,应将“问题”改为“局面、困境”等,或者将“大大缓解”改为“解决”。)

二、(9分)

6.B(文章首段提出文化高度的问题,第二段论述满足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及危害,第三段论述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则和方法,第四段论述如何让传统文化“粗壮高大起来”,得出结论。全文以破促立,多方举例,首尾呼应,通过对传统文化长度与高度的辩证分析,表明了作者对提升民族文化高度问题的鲜明态度,故B项符合题意。)

7.B(夸大范围,“非常可怕”的不是“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而是不加辨别的弘扬活动。从第二段来看,作者的表述是“所谓”的“传统文化”。)

8.C(A.因果失当,文化的“高度和宽度”并非因其“国史较短”,“产品和技术”的发达只能是文化高度的结果而非原因。B.夸大范围,作者反对的是“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的做法。D.违背原意,文中说“中华民族”“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意为已经认识到了外部的世界。)

三、(12分)

9.A(致:送达)

10.D(均为代词,可译为“他们的”“自己的”。A.副词,却、竟然。 ∕ 副词,于是、就。B.连词,表修饰 ∕ 介词,用。C.动词,成为 ∕ 介词,给,替)

11.B.(①说的是“中贵人”,③说的是“先夫人”,④说的是乌氏先祖。)

12.C(“左武卫大将军”是乌氏先祖唐初的乌察,从下文看,其父生前曾还被授予“右威卫将军”等职。)

四、(24分)

13.(1)他们的后代有去江南的,在鄱阳安家;居住在北方的,在张掖安家;有的进入夷狄之国,成为君长。

(2)史思明又反叛了(唐朝),乌承玼与其兄乌承恩谋划杀死史思明。事情败露,被灭族,尚书乌承玼独自逃出得以免死。

14.(1)凋,凋零。长安城已是寒秋季节,青青柳枝枯萎凋零,描写出生活环境之清冷,烘托出作者的落寞忧伤之情。(2分)

空,徒然地,白白地。薇蕨在家乡白白地生长,自己却无法看到,表现有家不能归的苦闷无奈之情。(2分)

(2)①孤独失落之情。卧床无眠,在凌晨的寂静中听到马蹄声、佩玉声,官员们上朝,而自己却不在其列,只能独自叹息。(2分)

②思乡之情。想回家乡却不能回,只能在梦中回乡;想给家人写信,又无法送给家人,只好把乡思托与南飞的大雁。(2分)

15.(1)可以横绝峨眉颠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莫道不销(或“消”)魂

(4)齐彭殇为妄作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己欲立而立人

五、(12分)

16.(3)(7)(5)(1)(2)(4)(6)

(文段从“人类”的大背景入手,指出世界科技发展的状态,然后提出我国科技知识与信息生产传播能力建设的意义。)

17.(1)“公告”改为“讣告”,“死” 改为“病逝”。(每个词语1分,共2分)

(2)姚贝娜追悼会将于20日在深圳举行(2分)

18.答案示例:学生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当老师打开笼门时,放假的学生扔下书包轻松地飞出笼子。不料,他飞进了一个更大的笼子——各种补习班。父母正站在一边盯着他呢。(4分)

六、(18分)

19.(1)引出 “食人风”,从侧面写出“食人风”的可怕。(2分)

(2)他们与“我”形成对比,凸显“我”对孤寂的体验与追求。(2分)

20.(1)最具打动人心力量的是美,美的震慑力让人的心灵拜服,宇宙间的一切都是为美而存在。(2分)

(2)心灵已经与那片红枫林融为一体,但我毕竟只能生活在人世间,离开枫林让我心痛,让我无奈。(2分)

21.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写出山上树木丰富多样的形态,表现出鬼风的凌厉和肃杀,突出了“我” 处境的艰难;这段文字既是对上文“鬼风”一说的具体说明,也与下文发现绝美风景的欣喜形成对比。(4分)

22.(1)“我”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孤寂的。

(2)渴望与绝美风景时时为伴却终要离开,离开后的感受是孤寂的。

(3)山谷中的枫林虽然美丽,却不能被多数人欣赏,这种绝美是孤寂的。

(每个要点2分,共6分)

七、(60分)

23.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元和五年,皇帝说:“卢从史当初建议用兵讨伐恒州,但却暗中与贼寇勾结,骄横凶悍,出言不逊,给我把他捉拿来!”当年四月,宦官吐突承璀就诱捕了卢从史。卢从史的部下都披甲而出,拿着兵器追赶喧闹,他的牙门都将乌重胤堵住军门大声呵斥道:“天子有命令,遵从者有赏,敢于违抗者杀头!”于是士兵们都收起武器回到营中,最终将卢从史押送到京城。壬辰,皇帝下诏授予乌重胤银青光禄大夫、河阳军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张掖郡开国公。居位三年,河阳郡治理得很好,皇帝下诏追封其父为工部尚书,并且说:“可以建家庙祭祀。”于是当年就在京城的崇化里营建家庙。军中僚属私下议论说:“先公既然位至朝廷亲近大臣,而先夫人没有加封,称号名分等级低下,相配不大适宜。”这些话传到皇帝那里,就降诏追封先夫人刘氏为沛国太夫人。元和八年八月,家庙落成,三个祭室同在一个家庙中,祭祀是从左领军大将军乌令望以下三代,先在家中做好牌位。乙巳,敬升于家庙中。

乌氏写入《春秋》,《世本》上有谱系,列入《姓苑》,在莒国有乌存,在齐国有乌余、乌鸣枝,都是大夫。在秦国有乌获,担任大官。他们的后代有去江南的,在鄱阳安家;居住在北方的,在张掖安家;有的进入夷狄之国,成为君长。唐朝初年,乌察担任左武卫大将军,他实际上是张掖人。他的儿子叫令望,担任左领军卫大将军。他的孙子叫蒙,担任中郎将。乌蒙生了“赠尚书”的儿子,名叫承玼,字某。乌氏自从在莒、齐、秦等国做大夫以来,都以才智能力显扬于世;到唐高祖武德年间以来,开始凭武功成为名将之家。

唐玄宗开元年间,乌承玼掌管平卢节度使的先锋军,连续打败奚和契丹;追赶到捺禄山与之交战,赶跑可突干。渤海国出兵骚扰海滨,到达马都山,官吏和百姓逃亡迁徙,失去产业,尚书乌承玼率领自己的军队堵住敌兵的道路,在原野上挖壕沟,垒石堡,绵延四百里,深度和高度都是三丈,贼寇不能继续前进,老百姓得以回到自己家中,每年节省运输费用三千余万钱。黑水、室韦两国率五千骑兵来投降到他部下。他在边地的威望更高。此后,乌承玼与耿仁智谋划游说史思明投降唐朝。史思明又反叛了(唐朝),乌承玼与其兄乌承恩谋划杀死史思明。事情败露,被灭族,尚书乌承玼独自逃出得以免死。李光弼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下诏授予乌承玼为“冠军将军”,担任右威卫将军,检校殿中监,封为昌化郡王、石岭军使。他集聚粮食,磨砺武器,有战事就外出打仗,无战事就回来种田。后因病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日死于华阴县告平里,享年若干,就埋葬在华阴。他的两个儿子是:银青光禄大夫乌承玼是长子,次子叫重元,担任某官。铭文曰:

乌氏在唐初就有其家族……可以用黍稷之礼,庄重地来进行祭祀。

2016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就整理到这里了,更多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请继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高考频道!

相关推荐:

语文2016年高考复习常见名篇名句默写专项集训

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