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2014年10月高三语文上册月考试题(文字版)

编辑:

2014-11-03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永虽为将率,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北面事人,宁有过墓不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始闻秋风[注]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刘禹锡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是比较爽朗和倔强的。他并不因失败和不幸而消沉气馁,相反他却以为这倒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从中获得教益。所以他在遭贬之后,仍然能保持着对用世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著,至老不衰。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1)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3)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4)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抢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如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②⑥⑦段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0.下面是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一段形象表述。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寓言”为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30字。(4分)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妙的桥梁,走过它,你的行囊里就装满了很多好东西,你也长大了,变得美丽了。

寓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写下面这个句子。(你可以把句中的“古园”换成别的地方或别的事物来写,表达的情趣可以是“寂静”也可以是别的什么。)(4分)

古园寂静,你甚至能感到神明在傲慢地看着你,以风的穿流,以云的变幻,以野草和老树的轻响,以天高地远和时间的均匀与漫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句子顺序已被打乱,请按照正确的语序重新排列。(只填写序号)(4分)

①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②就要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③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④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⑤要使环境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梯子,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根据你的感悟,自主确定角度,确定题目,确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D [省略号和“等”不能并用。]

4.D [D项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于表示灾难很快来临。A项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B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C项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5.C [A项结构混乱,“制定出……的方案”与“决定……”杂糅,应去掉其中的一个。B项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有歧义,应改为“这种思想”。D项语序不当,“最大的”应在“以来的”后面。]

6.A [A项理解不正确。“哀怨婉约”不是昆曲的本质属性,只是一些人的主观感受。]

7.C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对“宗”字的理解。“宗”从全文内容看,应是“学习”“借鉴”之意。]

8.A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走向大众化的趋势”理解有误;C项“越来越大众化”与文章第4段“越来越雅,越来越精致”矛盾;D项“南宋出现的小国文化”与明代出现的“檀板笛声,阵阵悠扬,带出了中国文化中最婉约最柔软的部分”生硬拼接,强为因果。]

9.B [诣:到。]

10.C [A项“以”,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连词,来。B项“乃”,前者为副词,才;后者为副词,竟然。C项“遂”,均为“于是,就”。D项“而”,前者为连词,表顺承;后者为连词,表假设。]

11.D [A项①不能体现其仁,B项②不能体现其忠,C项①不能体现其仁。]

12.C [鲍永遣散部队是不想“以其众幸富贵”,并非表示对光武帝的不满。]

13.(1)鲍永虽身为将帅,然而他乘的车辆所穿的衣服陈旧而俭朴,凭这一特点,而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注意“虽”“敝素”的解释和“为……所……”的句式)

(2)我曾亲身面向北而侍奉他,哪里有经过他的陵墓却不拜祭的道理!(注意“事”“宁”的用法和句式)

参考译文

鲍永字君长,是上党屯留人。他的父亲鲍宣,在哀帝时候担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鲍永年少时就有志向与节操,学习欧阳生的《尚书》。起初担任郡功曹。王莽因为鲍宣不阿附自己,就想灭掉他的子孙。都尉路平揣摩迎合王莽的心意,打算要杀害鲍永。太守苟谏保护鲍永,把他召来担任自己手下的官吏,经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府中。鲍永于是就屡次向苟谏陈说兴复汉室,除去篡权叛逆的策略。苟谏常劝诫鲍永说:“你谋划机密事却做得不够隐秘,当心祸患累及家人。”鲍永为他的话所打动。等到苟谏死去,鲍永亲自护送他的遗体回到扶风,路平就趁这个机会关押了鲍永的弟弟鲍升。太守赵兴到任,听说这事叹息说:“我接受汉朝廷的册封,却不能成就名节,现在鲍宣为名节而死了,我怎么能害他的儿子啊!”于是就命令县令释放鲍升,又恢复了鲍永的功曹一职。当时,有假冒宫中侍中身份的人住在传舍中,赵兴想要去拜谒。鲍永怀疑其中有诈,劝说赵兴,赵兴不听从仍执意出府,当他驾车前往时,鲍永拔出佩刀割断了马胸前的皮带,赵兴才没有去成。几天后,王莽的诏书果然下达,要求追捕假冒身份的人,鲍永因此而知名。

更始帝(刘玄)二年,鲍永被朝廷征召,连续两次升迁担任尚书仆射,并履行大将军职务。他到了河东,攻打青犊,大破敌军,朝廷封他为中阳侯。鲍永虽身为将帅,然而他乘的车辆所穿的衣服陈旧而俭朴,凭这一特点,而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这时赤眉军杀害了更始帝,京城附近的道路被阻断。光武帝(刘秀)即位,派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拿着符节征召鲍永到光武所在的地方去。鲍永有所怀疑而没有听从,并扣押了储大伯,派遣使者骑快马赶到长安去打探情况。这才知道更始帝已死,鲍永就为更始发丧,释放了储大伯等人,封存好上将军列侯的印绶,全都遣散了士兵,只用幅巾束发(幅巾谓不着冠,只用幅巾束首)和诸将以及自己的心腹百余人到河内去。光武帝见到鲍永,问他:“你的士兵在哪里?”鲍永离开坐席叩头说:“臣侍奉更始帝,却不能保全他,我确实为率领他的士兵来求得富贵而惭愧,所以全都解散了他们。”当时汉军攻打怀而未能攻下,光武帝对鲍永说:“我攻打怀三天都没能攻下,关东的人都敬畏佩服你,你可以暂且带你的人亲自去城下劝说他们。”于是就授予鲍永谏议大夫之职。到了怀,鲍永就劝说更始帝封的河内太守,于是河内太守就打开城门而降。

当时,董宪的副将屯兵于鲁,危害百姓,朝廷就授鲍永为鲁郡太守。鲍永到了以后,攻打敌军,大败他们,投降的就达数千人。皇帝表彰他的功劳,封他为关内侯,调任杨州牧。正赶上他的母亲去世,鲍永辞去官职,把财产全都分给那些贫苦孤弱的弟子。建武十一年,被朝廷征召担任司隶校尉。皇帝的叔父赵王刘良是尊崇的皇戚,位贵而权重,鲍永因事而弹劾他大不敬之罪,因此朝廷上下一片肃然,官员们没有不小心谨慎的。此时朝廷征召扶风的鲍恢担任都官从事,鲍恢也刚正直耿而不惧强暴有势力的人。皇帝常说:“皇室的内外亲族应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了,这样才能免受二鲍的惩处。”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地被人惧怕。

鲍永巡视郡县来到霸陵,路上经过更始帝的陵墓,便要引车进入墓地,随从的官员都劝说阻止他。鲍永说:“我曾

亲身面向北而侍奉他,哪里有经过他的陵墓却不拜祭的道理!即使因此获罪,我也不会逃避主管部门的惩处的。”于是就下车拜祭,大哭一场,极尽哀痛而离去。向西到达扶风,就杀牛作祭品拜祭苟谏坟墓。皇帝听说这事以后,心中不满,问公卿说:“奉使命出巡却做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置呢?”太中大夫张湛回答说:“仁义是道行的根本,忠诚是道义的主旨。仁义而不忘死去的老朋友,忠诚而不忘故去的君主,这是德行高尚的人啊。”皇帝才心中释然。

14.(1)①玄蝉(或“蝉”)。②对比(或“衬托”“反衬”),蕴涵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2)①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的毛,大雕盼顾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诗人笔下的骏马和大雕蕴涵着生气和力量。②诗人就是抱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却豪情不减。

15.(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2)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3)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16.(1)①自然界的积雪,②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2)①对美的热爱、对爱的渴望,②能与大家一起劳动的喜悦。

17.(1)自然界的春天,(2)充满着爱与美的生活环境,(3)有平等的生活权利,(4)有尊严的生存地位。

18.(1)结构上与前两处描写达子香花开放形成呼应;(2)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与思考,深化了主题。

19.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

(1)地位:都是底层无名小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尊严。

(2)环境:都生活在落后的地方,周围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冷漠。

(3)性格:都勤劳、善良。

(4)命运:都受到伤害,结局都很悲凉。

20.寓言内涵丰富(或“内容丰富”),通过故事表达哲理(或“寓哲理于故事中”),促进心灵成长(或“丰富精神世界”)。

2014年10月高三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语文试题栏目!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