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14
遏制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曲线
光电效应的这些实验规律,用光的电磁波理论不能作出圆满的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光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他认为一束频率为υ的光是一束以光速c运动的、具有能量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h为普朗克常数。
按照光子论和能量守恒定律,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
光子论和能量守恒定律方程(3-19-1)
金属中自由电子,从入射光中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克服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需的逸出功A后,逸出表面,具有初动能光电子的初动能。
式(3-19-1)即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由此方程可圆满的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同样,由式(3-19-1)可知,要能够产生光电效应,需光电子的初动能≥0,即hυ-A≥0,υ≥光电效应,而光电效应就是截止频率υ0,光电效应。
实验时,测出不同频率υ的光入射时的遏止电位差Ua后,作Ua~υ曲线,Ua与υ成线性关系:
Ua与υ成线性关系即:Ua与υ成线性关系(3-19-2)
从直线斜率可求出普朗克常数h,由直线的截距可求得截止频率υ0。式(3-19-2)中的e为电子的电量。
真空光电管结构图
2.光电管
光电管是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光电器件。在一个真空的玻璃泡内装有两个电极,一个是阳极A,另一个是光电阴极K,如图3-19-4所示。光电阴极是附在玻璃泡内壁的一个薄层(有的附在璃泡内的半圆形金属片的内侧),此薄层由具有表面光电效应的材料制成(常用锑铯金属化和物)。在阴极的前面,装有金属丝制成的单根(或圈成一个小环)的阳极。阴极受到光线照射的时候便发射电子,电子在外场的作用下向阳极运动形成光电流。
除真空式光电管以外,还有一种充气式的光电管。它的构造和真空式的完全相同,所不同的仅仅在真空的玻璃泡内充入了少量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当光电阴极被光线照射时便发射电子,发射的电子在趋向阳极的途中撞击惰性气体的分子,使气体游离成为正离子、负离子以及电子。撞击出的负离子、电子以及阴极发射的电子共同被阳极吸收,因此阳极的总电流便增大了,故充气式光电管比真空式光电管有较高的灵敏度。
(1)光电管的伏安特性
当以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光照射光电管时,光电流随两极间电压变化的特性称之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其曲线如图3-19-2所示。图中AB段表示光电流随阳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大,BC段表示当阳极电压的增大到某一值后,光电流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电流叫做饱和光电流IH,饱和光电流相当于所有被激发出来的电子全部到达阳极。实验表明,饱和光电流和入射光的光通量成正比,因此用不同强度的光照射阴极K时,可得到不同的伏安特性曲线。
标签:高考物理实验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