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10
4.(2014·广东高考)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
(1)如图甲,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N/m(g取9.80 m/s2).
砝码质量/g 50 100 150 弹簧长度/cm 8.62 7.63 6.66 (2)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乙所示;调整导轨,使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________.
(3)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__________.
(4)重复(3)中的操作,得到v与x的关系如图丙,由图可知,v与x成________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正比.
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F=kΔx得:
F1=k(L0-L1),F2=k(L0-L2),
有ΔF=F2-F1=k(L1-L2)
则k== N/m
= N/m=49.5 N/m,
同理可得
k′== N/m
= N/m=50.5 N/m,
则劲度系数为==50.0 N/m.
(2)滑块自由滑动时,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相等,说明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导轨是水平的,没有重力势能的变化.
(3)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得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
(4)v与x的关系图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v与x成正比关系,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E弹=mv2,又由v与x成正比关系,所以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
答案:(1)50.0 (2)相等 (3)滑块的动能 (4)正比 压缩量的平方
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一些实验,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f,小车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
(1)如果利用它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________(选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m.
(2)在满足了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的条件下,且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如果利用它来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时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小车开始运动时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运动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四个点没有标出,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要探究小车运动的动能定理,要满足一个怎样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符号表示).
(3)如果利用此装置来验证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时,为尽可能消除摩擦力对小车的影响:则小车质量和钩码的质量关系应该满足M________(选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m.
解析:(1)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平衡摩擦力,要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m,满足了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的条件下,且使细线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力.
(2)如果利用它来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时,要探究小车运动的动能定理,要满足拉力对小车做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变化.要满足的关系式是mghB=M=.
(3)利用此装置来验证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时为尽可能消除摩擦力对小车的影响,应使钩码的重力远大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则小车质量与钩码的质量关系应满足M≪m.
答案:(1)平衡摩擦力 远大于
(2)mghB= (3)远小于
6.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频率为______.
(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填“甲”或“乙”)端是和重物相连接.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此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 m/s2.
(3)以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为横坐标,以各点速度的平方v2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以上的部分数据绘出v2h图线,如图丙所示.从图线求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g′=__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220 V 50 Hz (2)乙 9.40 (3)9.75~9.83
重庆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威廉希尔app 希望考生考上理想的大学。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标签:高考物理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