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物理 > 高考物理试题

2014-2015高三第物理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编辑:

2014-10-28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以5000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

F=5000mg

再以2012个到5000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则有

故选A

7.在固定于地面的斜面上垂直斜面安放一块挡板,截面为1/4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斜面上,半径与甲半径相等的光滑球体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球体乙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在球心O1处对甲实施一个平行于斜面下的力F,使甲沿斜面方向缓慢地移动,直至甲与挡板接触为止,设乙对挡板的压力为F1,甲对斜面的压力为F2,则在此过程中(  )

A.F1缓慢增大,F2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2缓慢减小

C.F1缓慢减小,F2缓慢减小    D、F1缓慢减小,F2始终不变

【答案】D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先对物体乙受力分析,受重力、挡板的支持力和甲物体的支持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几何关系可以看出挡板的支持力不断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球甲对挡板的压力不断减小,故A错误,B错误;

再对甲与乙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挡板的支持力和已知力F,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

x方向:F+(M+m)gsinθ-F1=0

y方向:F2-(M+m)gcosθ=0

解得:

F2=(M+m)gcosθ

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乙对斜面的压力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

A.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

B.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下蹲过程中人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A

【考点】超重和失重.

【解析】解:A、人下蹲动作分别有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先是加速下降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超重对应先失重再超重,起立对应先超重再失重,对应图象可知,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由图象看出两次超重的时间间隔就是人蹲在地上持续的时间,约2s,故A正确,B错误;

C、下蹲过程既有失重又有超重,且先失重后超重,C、D均错误;

故选:A

9.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如图B所示,现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A中,若剪断水平的绳子l2,小球的加速度a=g tgθ。

B.在图A中,若剪断绳子l1,  小球的加速度是a=g 。

C.在图B中,若剪断水平的绳子l2,小球的加速度a=gSinθ

D.剪断水平的绳子l2,两者的加速度是相同并且绳子与弹簧l1是可以等效的。

【答案】B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A、将细线l2从中间剪断后,甲球做圆周运动,剪断细线的瞬间,加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ma,

解得:a=gsinθ;故A错误;

B、在图A中,若剪断绳子l1,小球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再做圆周运动,故剪断绳子l1,小球的加速度是a=g,故B正确;

C、弹簧的弹力不可突变,将细线l2从中间剪断瞬间,对乙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θ=ma,

解得:a=gtanθ,故C错误;

D、由AC可知,D错误;

故选:B

10.如图所示,oa、ob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a、b、c位于同一圆周上,c为圆周的最高点,a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两个滑环都从o点无初速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滑环到达a、b所用的时间,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1 = t2 ;   (B)t1 > t2 ;

(C)t1 < t2 ;   (D)无法确定,需要讨论。

【答案】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解:以O点为最高点,取合适的竖直直径oa作等时圆,交ob于c,如图所示,显然o到a、c才是等时的,比较图示位移ob>oc,故推得t1

故选:C.

二实验题(12分)

11.(8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v4=________m/s,(3分)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5分)(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0.405,0.756.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析】解: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4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设0到1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