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28
A.无摩擦力
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M+m)g
D.支持力小于(M+m)g
【答案】D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选M和m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设绳子上的拉力为T,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可以判断,M必受到沿水平面向右的摩擦力
假设:斜面的倾角为θ
则:N+Tsinθ=(M+m)g,所以:N小于(M+m)g
故选: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先以速度v¬1行驶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接着又以v2=20km/h的速度跑完剩下的三分之二路程,如果汽车在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15km/h,则v1= _______km/h.
【答案】10 km/h
【考点】平均速度.
【解析】解: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代入数据解得:v1=10km/h
12. 物体以初速 沿斜面匀减速上滑,能到达的最大位移是L,物体经过 处的速度是____________。
【答案】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解析】根据公式 可以得到, ,当物体经过 时, ,整理可以得到: 。
13.如图,沿光滑的墙壁用网兜把一个足球挂在 A 点,足球的质量为m ,网兜的质量不计,现使悬绳变长些,则悬绳对球的拉力将 ,墙壁对球的弹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小,变小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分析足球的受力情况:重力G、悬线的拉力T和墙的支持力N,作出力图,
由平衡条件得:T、N的合力F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有 F=G.
由平衡条件得
N=Ftanθ=Gtanθ
当悬线变长时,θ减小,cosθ增大,tanθ减小,则得N减小,T减小.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球对墙的压力N′=N,则N′减小.
14.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试根据纸带计算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 m/s2。(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0.400, 0.801
【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解析】解: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0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得: 。
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4分;第15、16题10分;第17、18题12分;)
15.甲、乙两车相距16.5m且甲在前乙在后,它们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3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甲、乙两车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多大?
(2)乙车经多长时间追上甲车,此时乙车的速度是多大?
【答案】54m,33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解析】(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根据v0=at′得,
则相距的最远距离
(2)设经过t时间乙车追上甲车,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t=11s.
16.一个氢气球以8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5s末从气球上掉下一重物,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此重物从气球上掉下后,经多长时间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g=10 m/s2)
【答案】(1)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180m高除;
(2)此重物从气球上掉下后,经10s时间落回地面.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解析】解:(1)5s末重物的速度为:v=at=8×5=40m/s
5s内上升的高度为:
从气球脱离后上升的高度为:
则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100m+80m=180m;
(2)物体从气球上脱落后上升所用时间:
设从最高点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则:
,即
解得:t″=6s,
则t总=4s+6s=10s
答:(1)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180m高除;
(2)此重物从气球上掉下后,经10s时间落回地面.
17.如图所示,用大小为100N、方向与竖直成53°角的斜向上的力F,把重为90N的物体A压在竖直的墙上不动,求:
(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2)若保持F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300N时,物体A能沿墙向上匀速运动,求A与墙间的动摩擦因数。(sin53°=0.8,cos53°=0.6)
【答案】(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30N,方向向上;
(2)A与墙间的动摩擦因数
【考点】物体的平衡
【解析】解:(1)假设物体受静摩擦力方向向下,受力如图:
根据正交分解得:
N1=F1sinθ
f1+G=F1cosθ
解得:f1=-30N,负号说明静摩擦力方向向上.
(2)当物体上滑时,静摩擦力沿墙壁向下,此时力F较大,设为F1.物体的受力图如图:
根据正交分解得:
N1=F1sinθ
f1+G=F1cosθ
又f1=μN1,联立解得:
答:(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30N,方向向上;
(2)A与墙间的动摩擦因数
18、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2m,BC间的距离为4m,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A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O与A的距离为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B点的瞬时速度为: …①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得:△s=l2−l1=at2…②
sOA=sOB-l1 …③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④
联立方程,解得: … ⑤
代入数据,得:
答:O与A的距离为
2015届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物理试题栏目!
标签:高考物理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