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26
故选:A
9.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如图B所示,现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A中,若剪断水平的绳子l2,小球的加速度a=g tgθ。
B.在图A中,若剪断绳子l1, 小球的加速度是a=g 。
C.在图B中,若剪断水平的绳子l2,小球的加速度a=gSinθ
D.剪断水平的绳子l2,两者的加速度是相同并且绳子与弹簧l1是可以等效的。
【答案】B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A、将细线l2从中间剪断后,甲球做圆周运动,剪断细线的瞬间,加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ma,
解得:a=gsinθ;故A错误;
B、在图A中,若剪断绳子l1,小球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再做圆周运动,故剪断绳子l1,小球的加速度是a=g,故B正确;
C、弹簧的弹力不可突变,将细线l2从中间剪断瞬间,对乙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θ=ma,
解得:a=gtanθ,故C错误;
D、由AC可知,D错误;
故选:B
10.如图所示,oa、ob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a、b、c位于同一圆周上,c为圆周的最高点,a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两个滑环都从o点无初速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滑环到达a、b所用的时间,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t1 = t2 ; (B)t1 > t2 ;
(C)t1 < t2 ; (D)无法确定,需要讨论。
【答案】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解:以O点为最高点,取合适的竖直直径oa作等时圆,交ob于c,如图所示,显然o到a、c才是等时的,比较图示位移ob>oc,故推得t1
故选:C.
二实验题(12分)
11.(8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v4=________m/s,(3分)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5分)(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0.405,0.756.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析】解: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4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设0到1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0.405,0.756.
12.(4分)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用砂桶和砂的重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力F;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加速度a.分别以合力F 和加速度a作为横轴和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描出如图2所示的点迹,结果跟教材中的结论不完全一致.该同学列举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1)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高;
(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低;
(3)测量小车的质量或者加速度时的偶然误差过大;
(4)砂桶和砂的质量过大,不满足砂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实验条件.
通过进一步分析,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 (1)、(4)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解析】解: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描出如图2所示的点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1)、图线不经过原点,当拉力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知平衡摩擦力过度,即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故(1)正确,(2)错误;
(4)、曲线上部出现弯曲现象,随着F的增大,即砂和砂桶质量的增大,不在满足砂和砂桶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此曲线上部出现弯曲现象.故(4)正确,(3)错误.
故选:(1)、(4)
三计算题(解题要求:书写整洁,写出必要的过程与步骤,否则酌情给分)
13(10分)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两段位移大小分别为x1和x2。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
求(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
(2)物体在t2时间末的速度大小。
【答案】(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
(2)物体在t2时间末的速度大小为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解:(1)设前一段时间t1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后一段时间t2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所以:
①
②
③
联立①②③得:
(2)物体在t2时间末的速度大小
答:(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
(2)物体在t2时间末的速度大小为
14、如图所示,质量 的物体,以 的初速度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同时物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 的力 作用,经过 ,撤去外力 ,求物体滑行的总位移。
【答案】物体滑行的总位移为9.25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设以初速度的方向(向右)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从10m/s的初速度到速度减为零所用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
在F作用后2s,由于F>Ff,物体将反向(向左)做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
再经过1s,物体从初速度为零做反向加速运动,位移为s2,则
当F撤去后,物体在摩擦阻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运动方向还足向左,其加速度为
F撤去时物体具有的速度v=a2t2=-1×1m/s=-1m/s
继续运动的位移为s3,则
所以,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为s=s1+s2+s3=10-0.5-0.25m=9.25m
答:物体滑行的总位移为9.25m.
15.2012年11月,我国舰载机在航母上首降成功.设某一舰载机的质量为m=2.5×104 kg,速度为v0=42 m/s,若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作用,舰载机将在甲板上以a0=0.8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着舰过程中航母静止不动.
(1)舰载机着舰后,若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作用,航母甲板至少多长才能保证舰载机不滑到海里;
(2)为了使舰载机在有限长度的跑道上停下来,甲板上设置了阻拦索让舰载机减速,同时考虑到舰载机挂索失败需要复飞的情况,舰载机着舰时不关闭发动机.图1所示为舰载机勾住阻拦索后某一时刻的情景,此时发动机的推力大小为F=1.2×105 N,减速的加速度a1=20 m/s2,此时阻拦索夹角θ=106°,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保持不变.求此时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已知:sin 53°=0.8,cos 53°=0.6)
【答案】(1)飞机着舰后,若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作用,航母甲板至少1102.5m才能保证飞机不滑到海里;
(2)此时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为5×105 N;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解:(1)由运动学公式2a0S0=v02得:
代入数据可得:S0=1102.5m;
(2)飞机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FTcosθ+f-F=ma
其中FT为阻拦索的张力,f为空气和甲板对飞机的阻力;
飞机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时:
f=ma0
联立上式可得:
FT=5×105 N
答:(1)飞机着舰后,若仅受空气阻力和甲板阻力作用,航母甲板至少1102.5m才能保证飞机不滑到海里;
(2)此时阻拦索承受的张力大小为5×105 N;
16.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
【答案】见解析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 解:小圆盘在桌布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lmg=mal ①
故a1=μ1g ②
桌布从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开始抽动至圆盘刚离开桌布这段时间内桌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所经历时间为t,桌布通过的位移x,
故 ③
在这段时间内小圆盘移动的距离为x1,
小圆盘通过的位移 ④
小圆盘和桌布之间的相对位移为方桌边长的一半,故有
⑤
设小圆盘离开桌布时的速度为v1,则有
v12=2al x1 ⑥
小圆盘离开桌布后在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小圆盘的加速度大小为a2,
则有μ2mg=ma2 ⑦
设小圆盘在桌面上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2后便停下,将小圆盘的匀减速运动看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则有
v12=2a2 x2 ⑧
小圆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则有
⑨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⑩
即只有桌布抽离桌面的加速度 时小圆盘才不会从桌面上掉下.
17、如图所示,将小yu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 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 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
【答案】f=f1+f2=μ(2m1+m2)g
【考点】滑动摩擦力
【解析】砝码和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分别为f1=μm1g,f2=μ(m1+m2)g
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f1+f2=μ(2m1+m2)g
2015届高三第物理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物理试题栏目!
标签:高考物理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