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物理 > 高考物理试题

高阳中学2015届上学期高三物理第六次周考试卷

编辑:

2014-10-14

9.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B始终相对静止,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关于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速度v、B对A的摩擦力Ff及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0.(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光滑的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块置于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块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然后释放木块,并用秒表记下木块从P运动到Q处的时间t.

(1)木块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__.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

(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更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更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11.(18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时间t1=1 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试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拉力F的大小;

(2)t=6 s时物体的速度,并在图乙上将6 s内物体运动的v-t图象补画完整,要求标明有关数据.

12.(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8 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v0=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已知在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从小车上掉下来,取g=10  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2)小车至少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从小车上掉下来?

(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答案:

5.C正确.

6.B正确.

7. BD.

8.AD.

9.AD.

10.[答案](1)2dt2 (2)C (3)BC

11.[解析](1)设撤去拉力前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撤去拉力后物体沿斜面继续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v-t图象可知:

a1=20-01-0 m/s2=20 m/s2(2分)

a2=20-102-1 m/s2=10 m/s2(2分)

mgsin 37°+μmgcos 37°=ma2(2分)

解得F=30 N,μ=0.5.(2分)

(2)加速上滑的时间t1=1 s,撤去拉力时的速度为v=20 m/s,设再经过t2速度减至0.

由0=v-a2t2得t2=2 s(2分)

在最高点时,因mgsin 37°>μmgcos 37°,

故物体将沿斜面加速下滑,设加速度大小为a3,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7°-μmgcos 37°=ma3(2分)

解得a3=2 m/s2(2分)

再经过3 s物体的速度大小为6 m/s,方向沿斜面向下,补画完整后的图线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2分)

[答案](1)0.5 30 N (2)见解析

12. (1)1 s (2)0.75 m (3)2.1 m

2015届上学期高三物理第六次周考试卷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物理试题栏目!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